《火山喷发》学情分析方案设计 (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火山喷发》学情分析方案
一.学情分析目的
学情分析就是通过分析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关注学生需求,才能使教师的教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
1.分析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新内容之前原有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准备水平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和形成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成效。例如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与技能以推导出还没有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有哪些;哪些知识是通过努力自己能学会的;哪些知识是需要在教师点拨引导下オ能学会;怎样的引导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等。
2.分析学生的心理需求
试想,一个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怎么可能主动参与学习?一个不能主动参与的学生,又如何去体验和感受?所以学情分析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这对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认为,教师应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的心理需求就是非智力因素之一,它是学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3.分析学生的“可能”,进行全面的预测
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增加了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这不仅为课堂教学的精彩生动提高了广阔的空间,而且对课堂教学的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尽可能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可能”进行准确全面的预测,同时精心做好应对相关“可能”的预案分析,以便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做出合理的处置和有效的引导。
4.分析教学理念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力求为学生创设快乐、自主、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空间。在学习过程中,还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一课改新理念。
5.分析教学方法
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同时注重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个性化表达能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注意挖掘问题中的变化规律,逐步加深理解。
6.分析学习学法
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的参与热情,增强合作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基于学情分析的基础的,只有认真地做好学情分析,オ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教学。
二.学情分析内容
每一节课的学情分析要有具体的分析内容,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火山喷发》一课的学情分析内容如下:
教学主题
本课内容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火山喷发的本质是地壳运动。地壳虽然就在我们的脚下,却无法直接看清其结构。本课从可见的、剧烈的地表现象—火山喷发入手,由浅入深地探究地壳。
教学对象
火山喷发是学生在生活中未亲眼见过的自然现象,但是大部分学生也并不陌生,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在电视或者书籍上初步了解过火山喷发的原因、火山喷发时有什么现象以及火山喷发会产生的影响,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能够猜想出火山喷发的原因。通过本节课的模拟实验,学生结合所知和一些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获得关键信息,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进行分类总结,能够判断自己的猜想假设是否正确,并得出结论。
教学重难点
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模拟实验并结合文字、图片或视频资料初步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对火山喷发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说明假设的依据。
学情分析方法和工具
怎样做到了解学情呢?我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和工具了解学情:
1.利用交谈法了解学情
对于部分不愿答卷或随意答卷者应与之交谈,掌握真实信息,为备课及教学提供一手资料。最好是问卷法、交谈法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2.利用“教学观察”了解学情
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教学观察”技能,掌握学生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所谓教学观察技能是指在课堂讲授或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感知,以获取教学信息。
3.利用“作业批改”了解学情
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作业批
改可以帮助教师反馈教学效果,以及规划以后新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弥补教学不足,以求达到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效果,思维误区,从而进行及时查漏补缺,调整教学思路目的。了解学情的途径很多,如“定时考练法”、“谈心法”、“开展第二课堂法”等等,老师可在教学实践中,多留心观察,多总结经验,多开动脑筋,把多种的方法灵活运用,以期达到对学生的行为、思想情感、学习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从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