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三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8日,星期三,下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这节课要一起走进一个充满神奇和智慧的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些成就的神秘面纱,感受科技进步带来的力量吧!????
核心素养目标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希望你们能够:
1.提升历史意识,认识到科技发展对国家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2.培养科学精神,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科技成就背后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
3.增强文化自信,了解我国科技成就的辉煌,激发对国家科技事业的热爱和自豪感。
4.发展批判性思维,学会对科技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成就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例如,重点讲解“两弹一星”的历史背景,强调其对国家安全的重大意义。
-重点二:掌握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历程和代表性成果。例如,详细分析“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突出其技术难点和突破。
-重点三:分析科技成就背后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例如,通过“杂交水稻”的成功案例,探讨科学家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
2.教学难点:
-难点一:理解科技成就与国家战略的关系。例如,在讲解“神舟系列飞船”时,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航天技术对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性。
-难点二:分析科技成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例如,在讲解“高速铁路技术”时,难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其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难点三:把握科技成就的历史价值。例如,在讲解“青藏铁路”时,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这一工程对西藏地区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的意义。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生动呈现科技成就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就某一科技成就的影响和意义进行交流,培养批判性思维。
3.利用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两弹一星”等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技成就的深远影响。
4.运用项目导向学习,让学生分组模拟科学家,完成一项科技研究项目,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5.结合实验演示,如展示模型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科技成就的原理和成果。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新中国成立以来那些改变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看看科技是如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的。
-回顾旧知: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一五计划”吗?那时候我国开始大力发展工业,为后来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天,我们要继续这个话题,看看在科技领域,我国都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就。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首先,我会详细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成就的历史背景,包括国家政策、国际环境等。
-举例说明:我会通过“两弹一星”的案例,讲解我国在核技术和航天技术方面的突破,让学生了解这些成就的意义。
-互动探究:接下来,我会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比如“你认为‘两弹一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科技成就背后的因素。
3.教学活动(约30分钟)
-角色扮演: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科学家、工程师等角色,模拟一次科技项目的研发过程,让学生体验科技创新的艰辛与快乐。
-案例研究:选择“杂交水稻”的成功案例,让学生分析其背后的科研团队、技术难点和创新精神。
4.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我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其他重大科技成就,如高速铁路技术、青藏铁路等。
-教师指导: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我会巡视课堂,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
5.拓展延伸(约10分钟)
-小组展示:每组选派代表,分享他们在角色扮演和案例研究中的发现和感受。
-课堂小结: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科技成就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技事业的兴趣和热爱。
6.课后作业(约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近期在科技领域的新进展,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知识点梳理
1.**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成就的历史背景**
-国家政策推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如“一五计划”、“863计划”等。
-国际环境变化:冷战时期,国际形势对我国的科技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我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