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试卷测试题含答案.docx

发布:2025-04-06约7.7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试卷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低碳钢材料在拉伸试验过程中,不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时,承受的最大应力应当小于()的数值。

A.比例极限

B.屈服极限

C.强度极限

D.许用应力

答案:B

解析:屈服极限是材料开始产生明显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当应力小于屈服极限时,材料主要发生弹性变形,不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比例极限是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的最大应力;强度极限是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许用应力是考虑安全系数后允许材料承受的应力。所以答案选B。

2.两根材料和柔度都相同的压杆,则()。

A.临界应力一定相等,临界压力不一定相等

B.临界应力不一定相等,临界压力一定相等

C.临界应力和临界压力一定相等

D.临界应力和临界压力不一定相等

答案:A

解析:根据临界应力的计算公式\(\sigma_{cr}=\frac{\pi^{2}E}{\lambda^{2}}\)(其中\(E\)为弹性模量,\(\lambda\)为柔度),当两根压杆材料(\(E\)相同)和柔度都相同时,临界应力一定相等。而临界压力\(F_{cr}=\sigma_{cr}A\)(\(A\)为横截面面积),由于横截面面积不一定相同,所以临界压力不一定相等。故答案选A。

3.梁在集中力作用的截面处,它的内力图为()。

A.剪力图有突变,弯矩图光滑连续

B.剪力图有突变,弯矩图有转折

C.弯矩图有突变,剪力图光滑连续

D.弯矩图有突变,剪力图有转折

答案:B

解析:在集中力作用的截面处,根据剪力和弯矩的关系,剪力图会发生突变,突变值等于集中力的大小;而弯矩图在该截面处会出现转折,因为集中力作用点处弯矩的变化率发生改变。所以答案选B。

4.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A.与截面到圆心的距离成正比

B.与截面到圆心的距离成反比

C.与截面到圆心的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D.与截面到圆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答案:A

解析: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计算公式为\(\tau=\frac{T\rho}{I_{p}}\)(其中\(T\)为扭矩,\(\rho\)为截面到圆心的距离,\(I_{p}\)为极惯性矩),由此可知切应力与截面到圆心的距离成正比。所以答案选A。

5.单元体的应力状态如图所示,则其主应力\(\sigma_{1}\)、\(\sigma_{2}\)、\(\sigma_{3}\)分别为()。

A.\(50MPa\),\(0\),\(50MPa\)

B.\(50MPa\),\(50MPa\),\(0\)

C.\(100MPa\),\(0\),\(100MPa\)

D.\(100MPa\),\(100MPa\),\(0\)

(假设图中所示应力为\(\pm50MPa\))

答案:A

解析:对于二向应力状态,根据主应力的求解方法,当已知两个相互垂直面上的正应力\(\sigma_{x}\)和\(\sigma_{y}\)以及切应力\(\tau_{xy}\)时,主应力计算公式为\(\sigma_{1,2}=\frac{\sigma_{x}+\sigma_{y}}{2}\pm\sqrt{(\frac{\sigma_{x}\sigma_{y}}{2})^{2}+\tau_{xy}^{2}}\)。在本题中,可判断出\(\sigma_{1}=50MPa\),\(\sigma_{2}=0\),\(\sigma_{3}=50MPa\)(主应力按代数值大小排序\(\sigma_{1}\geq\sigma_{2}\geq\sigma_{3}\))。所以答案选A。

6.材料的许用应力\([\sigma]\)是由()确定的。

A.比例极限\(\sigma_{p}\)

B.屈服极限\(\sigma_{s}\)或强度极限\(\sigma_{b}\)

C.强度极限\(\sigma_{b}\)

D.弹性极限\(\sigma_{e}\)

答案:B

解析:许用应力是考虑安全系数后允许材料承受的应力,对于塑性材料,一般以屈服极限\(\sigma_{s}\)为依据,\([\sigma]=\frac{\sigma_{s}}{n_{s}}\)(\(n_{s}\)为安全系数);对于脆性材料,一般以强度极限\(\sigma_{b}\)为依据,\([\sigma]=\frac{\sigma_{b}}{n_{b}}\)(\(n_{b}\)为安全系数)。所以答案选B。

7.图示悬臂梁,若已知截面\(B\)的挠度和转角分别为\(y_{B}\)和\(\theta_{B}\),则截面\(C\)的挠度\(y_{C}\)是()。

A.\(y_{C}=y_{B}+\theta_{B}l\)

B.\(y_{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