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防治专家共识(2024)解读 (1)课件.pptx

发布:2025-03-30约3.9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主讲人:XXX时间:20XX.XX202X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防治专家共识(2024)解读

目录CONTENT05冠心病猝死现状与危害冠心病猝死的预测与筛查冠心病猝死的紧急处理冠心病猝死的预防策略公众教育与急救体系建设

冠心病猝死现状与危害Part01

中国冠心病患者众多,心脏性猝死(SCD)发生比例高,是冠心病重要死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缺血性心肌病(ICM)导致的SCD占成人SCD总数的70%~80%。

2020年中国七大地理区域经紧急医疗服务接诊的院外心脏骤停(SCA)发病率为97.1/10万,较以往数据明显上升。20%~25%的冠心病患者以SCD为首发症状。发生过心肌梗死(MI)的患者,其SCD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4~6倍。

中国院外SCA患者存活出院率仅为1.2%,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率0.8%;院内SCA患者存活出院率9.4%,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率6.7%。我国基层医院医疗资源配置不足,医疗能力相对薄弱,针对冠心病猝死的预防、筛查及诊疗工作,尤其是复杂非药物治疗方案,多数基层医院不具备实施条件,需转诊至高级别医院,延长救治时间,增加患者猝死风险。冠心病猝死的高发病率冠心病猝死的高致死率基层医疗救治的薄弱性冠心病猝死的流行病学

冠心病猝死的预测与筛查Part02

冠心病患者常见的传统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这些因素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加重,增加冠心病猝死风险。

例如,高血压可使冠状动脉壁压力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导致血管狭窄、斑块破裂,引发心肌缺血,进而增加猝死风险。传统危险因素新兴危险因素如炎症标志物升高、心率变异性降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等也与冠心病猝死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炎症反应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增加其破裂风险,进而引发冠心病猝死。新兴危险因素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全面的危险因素评估,有助于识别高危人群,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临床实践中,医生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多种危险因素,如同时存在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的患者,其冠心病猝死风险显著高于单一危险因素患者。危险因素的综合评估冠心病猝死的危险因素

常规心电图检查可发现部分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异常,如ST段压低、T波倒置等,提示心肌缺血,但对无症状或心电图正常的患者敏感性较低。

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可长时间记录心电活动,提高心律失常等异常心电事件的检出率,有助于筛查冠心病猝死高危患者。心电图筛查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直观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情况,评估病变程度,但属于有创检查,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解剖结构,对冠心病的诊断和风险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影像学筛查心脏超声检查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室壁运动异常等,提示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间接反映冠心病严重程度。

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可提供更详细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还可检测心肌灌注、心肌活性等,对冠心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其他筛查方法冠心病猝死的筛查工具

冠心病猝死的紧急处理Part03

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尽早实施再灌注治疗是关键,包括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迅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损伤,降低猝死风险。

溶栓治疗适用于无法及时进行PCI的患者,但再通率相对较低,且存在出血风险;PCI是首选再灌注方法,可直接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改善预后。01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处理冠心病患者常并发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等,是导致猝死的直接原因。

一旦发生VT/VF,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和电除颤,同时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如胺碘酮、利多卡因等。心律失常的处理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需进行危险分层,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

对于高危患者,如伴有持续性胸痛、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电图动态变化者,应尽早进行侵入性治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和必要时的PCI。02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处理0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处理

心脏骤停的识别与呼救及时识别心脏骤停至关重要,当患者出现意识丧失、无脉搏、无呼吸或仅濒死叹息时,应立即呼救并启动紧急救援系统。

公众应学会识别心脏骤停的征象,以便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心肺复苏与电除颤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现场急救的关键措施,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可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可显著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非专业人员经简单培训后也可操作。院内高级生命支持患者被送至医院后,需进行高级生命支持,包括气道管理、机械通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