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抗栓治疗专家共识(全文).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抗栓治疗专家共识 (全文 )
前言
血栓栓塞是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并发症的重要因素,无论是抗血小板
治疗还是抗凝治疗,都已成为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基石。抗栓治疗的重点
是非 ST 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NSTE ACS )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 )围手术期辅助治疗和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 )辅助溶栓、冠
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后的治疗等,恰当应用抗栓治疗可改善患者
的早期和远期临床预后及预防介入治疗的并发症。迄今为止,针对冠心病
抗栓治疗的新型药物不断出现并进行了大量循征医学研究,但仍存在一些
没有明确的问题,有待于更多的研究和统一认识。此外,更重要的是如何
促使中国的临床医生将已经明确的治疗策略积极转化为日常的临床实践。
因此,制定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治疗策略显得很有必要性和十分重要。本
文力图提供一个简单明确的抗栓治疗规范指导冠心病的临床治疗实践。
抗血小板治疗
目前,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三类:阿司匹林、二磷
酸腺苷( ADP )受体拮抗剂、静脉糖蛋白 IIb/IIIa (GPIIb/IIIa )拮抗剂。
1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不可逆性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从而阻止血栓烷 A2 的形成,
阿司匹林对其他激动剂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没有影响,因此是一种较弱的
血小板抑制剂。主要不良反应是出血,特别是胃肠道( GI )出血,但小剂
量 75 -150mg/ 天时较少, 没有证据支持常规应用抑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
剂进行预防。所有怀疑或确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人都应当给予阿司
匹林,除非有明确禁忌证或存在其他抗栓治疗的禁忌证,如主动脉夹层。
阿司匹林的禁忌证包括:不能耐受和过敏(表现为哮喘),活动性出血、
严重未控制的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血友病或可疑颅
内出血。
阿司匹林在早期和晚期就诊的冠心病病人中疗效是一致的, 一旦就诊,
治疗应尽早开始。不同情况下的剂量略有差异:
NSTEACS 患者,即刻 75 -300mg 口服,随后均长期治疗,每天
75 -150mg ;
STEMI :怀疑为 STEMI 的胸痛患者,应该给予阿司匹林 150-300mg
嚼服,非肠溶制剂较肠溶制剂经口腔粘膜吸收更快,除非有禁忌证或已经
服用;STEMI 病人无论是否接受纤溶治疗, 初诊时阿司匹林 150 -300mg
嚼服,随后无限期治疗,每天 75 -150mg ;
稳定型、慢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每天 75 -150mg ;
NSTEACS 或 STEMI 后,CABG 术前不应停药。且 CABG 术后应尽
快( 24 小时内)开始阿司匹林( 75-300mg );
因阿司匹林的生物利用度及抗血小板作用可能延迟, PCI 术前至少 2
小时给予阿司匹林 75mg ~300mg 。若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75mg ~
100mg )至少应于术前 24 小时服药。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获益取决于患者的冠心病危险。 对于冠脉事件
风险大于 1.5 %/ 年的患者,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是安全和值得的;有中
等冠脉事件风险的患者, (以年龄和心脏危险因素为标准, 10 年心脏事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