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测考试练习题试卷测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docx
心理健康教育测考试练习题试卷测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哪种方法不是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
A.合理宣泄B.转移注意力C.暴饮暴食D.自我暗示
答案:C
解析:合理宣泄、转移注意力和自我暗示都是常见且有效的调节情绪的方法。而暴饮暴食不仅不能真正调节情绪,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不是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
2.一个人总是反复检查是否锁了门或不停洗手,这属于下面哪一种心理障碍?()
A.恐怖症B.一般性焦虑障碍C.抑郁症D.强迫症
答案:D
解析:强迫症的特点是患者会出现反复的、不必要的想法或行为,如反复检查、反复洗手等。恐怖症是对特定事物或情境有强烈恐惧;一般性焦虑障碍主要表现为广泛而持续的焦虑;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
3.当你进入一个黑暗的房间时,开始感觉眼前一片漆黑,但过一段时间后,你便可以看见周围的一切,这叫什么心理现象?()
A.明适应B.暗适应C.色觉D.视觉后像
答案:B
解析:暗适应是指从亮处到暗处,人眼开始看不见周围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看清的过程。明适应则相反,是从暗处到亮处的适应过程。色觉是指人眼辨别颜色的能力。视觉后像是指光刺激作用于视觉器官时,细胞的兴奋并不随着刺激的终止而消失,而能保留短暂的时间的现象。
4.以下哪种行为有助于提升自我效能感?()
A.总是和比自己优秀很多的人比较B.设立过高的目标
C.成功完成一项有挑战性的任务D.遇到困难就放弃
答案:C
解析: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成功完成有挑战性的任务会增强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总是和比自己优秀很多的人比较、设立过高目标容易让人产生挫败感,降低自我效能感;遇到困难就放弃不利于积累成功经验,也无法提升自我效能感。
5.下列不属于心理健康标准的是()
A.智力正常B.情绪稳定C.能言善辩D.人际关系和谐
答案:C
解析: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和谐等。能言善辩并不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标准。
6.小明在考试前总是担心自己考不好,焦虑不安,这种焦虑属于()
A.现实性焦虑B.神经性焦虑C.道德性焦虑D.以上都不是
答案:A
解析:现实性焦虑是指由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或威胁所引起的焦虑,小明因担心考试考不好而产生的焦虑属于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是指个体由于担心自己的本能冲动会导致不良后果而产生的焦虑;道德性焦虑是指个体的行为违反了超我的价值观而引起的内疚感和羞耻感。
7.个体在遇到挫折时,以一种幼稚的行为方式应对现实困境,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是()
A.否认B.退行C.投射D.合理化
答案:B
解析:退行是指个体在遇到挫折或面临压力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满足自己的某些欲望。否认是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投射是指个体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承受但又是自己具有的冲动、动机、态度和行为转移到他人或周围事物上。合理化是指个体无意识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释来为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
8.人的气质类型不包括()
A.多血质B.胆汁质C.神经质D.黏液质
答案:C
解析: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神经质是一种人格特质,不属于气质类型。
9.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心理应激的表现?()
A.心跳加快B.注意力不集中C.积极应对问题D.血压降低
答案:D
解析:心理应激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生理上可能会有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等;心理上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烦躁等。积极应对问题也是心理应激时可能出现的行为表现。而血压降低通常不是心理应激的表现。
10.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等方面的认识属于()
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调控D.自我监督
答案:A
解析:自我认识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对自己能力、性格、兴趣等方面的认识就属于自我认识。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自我调控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自我监督是自我调控的一种具体形式。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
1.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是________。
答案:智力正常
解析: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