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第二节地貌的观察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PAGE
10-
其次节地貌的视察
一、地貌视察的依次
1.地貌组成的层次性:规模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
2.视察依次:
(1)位置:选择视野比较广袤的地方。
(2)原则:依据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依次。
(3)依次:先视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视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最终描述河岸、悬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4)协助视察: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
二、地貌视察的内容
1.高度:
2.坡度:
(1)坡度:主要用坡度角或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表示,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
(2)坡向:依据与太阳光的关系可以分为阳坡和阴坡;依据与风向的关系可分为迎风坡和背风坡。
(3)高度和坡度组合:可以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
3.其他视察内容:地貌的形态、面积、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地面起伏状况和破裂程度。
将地貌类型与详细地貌名称连线。
推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在一个区域中地貌类型往往差别不大,没有层次之分。 (×)
②高原上可能有山脉或丘陵。 (√)
③山脉中肯定有山峰、河谷。 (×)
④视察地貌一般从微观到宏观、从点到面进行。 (×)
图中1500m是指甲的肯定高度,1000m是指甲、乙之间的相对高度
一驴友在山区旅游时想刚好获知所经过地点的海拔并记录所经过路途大体坡度,该如何操作?
提示:可运用手机或定位系统获知当地的海拔;记录所经地区路途长度,依据海拔可计算出当地的坡度。
实力地貌视察依次和内容
1.怎样选择适当的地貌视察地点?
2.地貌坡度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1.地貌视察的依次:
2.地貌形态的观测:
视察
方式
主要方面
手段
视察依次
定性
视察
主要包括地貌的几何形态、规模、空间分布及切割程度等
有选择地采纳摄影、做剖面或素描图等,并附以必要的文字描述
由于视察到的地貌有不同的相对等级和组合,记录时一般都遵循着由远及近、由大到小、先整体后局部的依次进行
定量
测量
主要是测量地貌形态的相对高度和坡度
利用地形图或航空、卫星照片对地面割切深度和割切密度进行统计
3.海拔的判读:
(1)若所读点在等值线上,则读精确数值;若所读点在等值线之间,则读范围。如下图中A为300m,B为100
(2)若所读点在两条不相等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时,则该点数值取决于闭合曲线的数值,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高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高于这个高值,且不超过一个等差距。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低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低于这个低值,且不超过一个等差距。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下图中200mC300m、
4.坡的视察:
(1)按坡度分级。
①0°~5°为平坡。
②6°~15°为缓坡。
③16°~25°为斜坡。
④26°~35°为陡坡。
⑤36°~45°为急坡。
⑥46°以上为险坡。
(2)坡向的影响。
影响环境因素
详细影响
温度
①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
②阳坡雪线高度高于阴坡;
③阳坡森林上界高于阴坡
降水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坡形等高线特征。
【学问拓展】地形剖面图
(1)绘制
(2)判读
黄土高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总面积约64万平方千米。暑假期间,某中学高一年级组织地理研学团队到黄土高原进行研学活动。下面左图是黄土高原某处的景观图,右图是该研学团队绘制的黄土高原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
(1)该地理研学团队按怎样的地貌视察依次视察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区域认知:从区域的视角相识地理事物空间秩序、空间规律)
提示:先视察视野内黄土高原的整体地貌状况,再视察和描述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次一级地貌,最终描述黄土沟谷等更小的地貌。最终得出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整的结论。
(2)结合a、b坡的坡度,并分析怎样开发利用这两处坡?(地理实践力: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实力)
提示:a坡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应实行封坡育林育草;b坡等高线稀疏,坡度小,可修筑梯田加以利用。
两位摩托车骑手想近距离视察沙丘地貌,正在直奔沙丘而去(图1)。图2是“该处沙丘的等高线图”。据此完成(1)~(3)题。
(1)视察地貌状态,推断骑手现在正在前往的方向大致是 ()
A.北B.南C.西D.东
(2)图2中甲地与丙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5米 B.20米 C.45米
(3)站在丁地能望见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都看不见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思路如下:
【解析】(1)选C,(2)选A,(3)选A。第(1)题,骑手正在对着沙丘而去,可以望见凹形坡面,望见甲处位置,并且沙丘的缓坡面在右侧,应当大致是自东向西骑行。第(2)题,该等高线图中,等高距是10米,甲与丙中间实际有效间隔一条等高线,所以相对高度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