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第二节地貌的观察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
PAGE
PAGE10
其次节地貌的视察
课标呈现·素养导读
主干学问·宏观把握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视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核心素养
1.通过野外实践视察,引导学生正确驾驭地貌视察的依次,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通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驾驭视察的内容及意义,旨在培育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相识的核心素养。
一、地貌视察的依次
1.视察地貌
(1)地点选择: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袤的地方。
(2)遵循原则: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
eq\a\vs4\al((3)视察,依次)eq\b\lc\{(\a\vs4\al\co1(先视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视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终描述河岸、悬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2.协助视察工具:地形图、遥感影像等。
二、地貌视察的内容
1.高度eq\b\lc\{(\a\vs4\al\co1(肯定高度:划分地貌的主要依据,相对高度: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
2.坡度
表示
影响
坡度
坡度角
划分坡的重要标准: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如水土流失、交通建设等
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
坡向
阳坡和阴坡
光照、降水等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迎风坡和背风坡
3.高度和坡度的组合: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
4.其他视察内容:地貌的形态、面积、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地面起伏状况和破裂程度等。
一、推断题
1.地貌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
2.在一个区域中地貌类型往往差别不大,没有层次之分。(×)
3.在考察时由于实际状况的须要,先视察较小的地貌特征,然后总结出本地地貌综合特征。(×)
4.地表的各种形态是由坡和近似水平的面组成。(√)
5.一般状况下,肯定高度大,相对高度较小,坡度小,可以推断为高原。(√)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地貌视察的依次,说法错误的是()
A.视察地貌,宜选择视野广袤之地
B.视察地貌,应依据从宏观到微观,从点到面的依次进行
C.一般先视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视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最终描述更小的地貌
D.可以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或无人机等协助视察
解析:选B视察地貌,应依据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依次进行视察。
2.下列属于地貌视察的内容的是()
①高度②坡度③坡向④面积⑤空间分布状况⑥成因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⑥
解析:选A地貌的视察,除了视察高度、坡度、坡向等形态要素,还要留意视察地貌的形态、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
读下图,完成3~4题。
3.在视察该图中的地貌时,我们从宏观上视察到的地貌为()
A.平原 B.山地
C.盆地 D.丘陵
4.我们视察图中的次一级地貌,正确的是()
A.①—山坡 B.②—河谷
C.③—山峰 D.④—山脊
解析:3.B4.B第3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地势起伏大,群山连绵,为山地。第4题,图中①为山脊、②为河谷、③为山坡、④为山峰。
探究点(一)eq\b\lc\|(\a\vs4\al\co1(地貌视察的依次))
————————从生活中学————————
一、地理情境激趣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喊/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莫非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哦,我望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
二、核心素养培优
1.分析材料中体现了哪几级地貌类型。(综合思维)
提示:体现了山地(喜马拉雅山脉)规模较大的地貌,山峰(珠穆朗玛峰)这种次一级的地貌和山脊、陡壁等更次一级的地貌。
2.视察该地区地貌的依次是什么?(地理实践力)
提示:依据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依次先视察喜马拉雅山脉,再视察和描述珠穆朗玛峰等,最终描述山脊、陡壁等小地貌。
————————在探究中悟————————
一、地貌视察的依次
二、地貌类型的特征
1.宏观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地形类型
形态特征
示意图
平原
一般海拔200m以下,等高线稀疏,平坦广袤
丘陵
一般海拔500m以下,相对高度较小,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比较和缓
山地
一般海拔500m以上,相对高度较大,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形
盆地
四周等高线密集,数值四周大、中部小
高原
海拔500m以上,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密集,顶部明显稀疏
2.微观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地貌
类型
表示方法
示意图
(等高线图)
地形
特征
说明
山峰、
示坡线
闭合曲线外低内高
四周低
中部高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低
山脊、
山脊线
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连线
从山顶到山麓
凸起高耸的部分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山谷、
山谷线
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连线
山脊之间低洼部分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