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湖南中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课件:模块六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共20张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模块六 世界现代史 (1917年十月革命~至今) 时空观念 二月革命 沙俄 十月革命 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 苏联成立 通过新宪法 1917年3月 1917年11月 1921年 1922年底 1928年 1936年 1937年 苏俄 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 苏联 【中外对比】 世界 中国 成功的探索 1.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3.新经济政策 4.两个五年计划完成,成为工业强国 1.三大改造 2.第一个五年计划 3.改革开放 4.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失败的探索 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文化大革命 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考点 1 十月革命(识记)[九下P2~P5] 爆发时间 1917年11月(俄历十月) 地点 彼得格勒 领导人 列宁 背景 (1)一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 (2)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任务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经过 (1)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 (2)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向冬宫发起了猛烈进攻; (3)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攻占冬宫 考点速查 结果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苏维埃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性质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特点 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意义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长沙:2017.43(2);张家界:2017.22] (2)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深刻影响; (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对中国的影响 (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在中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 (2)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为五四爱国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从此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3)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成立,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考点 2 新经济政策(理解)苏联建立(识记)[九下P7] 苏俄新经济 政策 时间 1921年开始 背景 三年国内战争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目的 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主要内容 [长沙:2015. 43(4)] (1)农业:农民在向国家交了粮食税以后,余粮归自己支配; (2)工业: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 (3)商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特点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战略上的退却”)[永州:2017.23] 苏俄新经济 政策 性质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意义 (1)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 (2)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苏联建立 建立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加盟国 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考点 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与经济政治体制上的严重弊端(理解)[九下P8~P10] 重大成就 社会主义工业化 实施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影响 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大增强[常德:2016.18] 农业集体化 实施 30年代,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影响 该举措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斯大林模式 形成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通过,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长沙:2017.43(2)] 特点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积极作用 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家,国防实力也大大加强,为苏联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奠定了基础 斯大林模式 弊端 政治方面 个人崇拜严重,权力过于集中,破坏了民主与法制 经济方面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