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章缩聚和逐步聚合反应教程方案.ppt

发布:2017-01-06约字共15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 * * * * * * 二异氰酸酯,与二元胺或二元醇反应,形成聚氨酯。 聚加成反应,但属于逐步机理。 在合成、成型全过程中,往往要经过预聚、交联等阶段,有时还要扩链。 1. 聚氨酯:带有—NHCOO—基团的聚合物。 工艺路线: 2.14 聚氨酯和其他含氮杂链缩聚物 * * 聚氨酯由两种原料组成,一种是二(或多)异氰酸酯,起着硬段的作用。如2,4或2,6-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MDI),萘二异氰酸酯(NDI)等。 另一原料是多元醇,起着软段的作用。 * 一般将稍过量的二异氰酸酯与聚醚二醇或聚酯二醇先反应,形成异氰酸端基预聚物: (1)预聚 * 如果对聚氨酯预聚物的分子量有较高的要求,如弹性纤维和橡胶,还可以用二元醇、二元胺或肼进行扩链,后者主链中间将形成脲基团: (2)扩链 * 聚氨酯用作弹性体时,需要交联。在加压加热条件下,分子链中的异氰酸酯特征基团与另一分子的异氰酸酯端基进行反应,产生交联: (3)交联 * 2. 聚脲;碳酸的聚酰胺,可形成更多的氢键。 聚脲有多种合成方法,其中一种是二元胺与光气直接进行界面缩聚,另一种是与碳酸二苯酯进行酯交换。 * 先形成结构预聚物,然后通过交联剂形成体型缩聚物。预聚反应不必控制凝胶点(pc)。 先形成无规预聚物,继续加热固化形成体型缩聚物。预聚物反应要控制在凝胶点(pc)之前。 体形缩聚物形成方法 2.15 重要的体形缩聚物 缩聚物:线形和体形 * 反应过程 预聚物 (未交联前) 成型固化 ◆反应分为两阶段; 树脂或预聚物合成阶段: 体系可溶可熔,线形结构; 成型阶段: 预聚物进一步交联 ,生成不溶不熔的体形分子,称为热固性聚合物。 * 无规预聚物:预聚物中未反应的官能团呈无规排列,经加热可进一步交联反应。 预聚物 结构预聚物 预聚物的分类 无规预聚物 其中一单体f 2,如2-3, 2-4, 3-3 当ppc时,停止反应,即成预聚物。 必须预测它的凝胶点。 * 苯酚(f=3)和甲醛(f=2)以碱催化加成缩聚。 酚—醛摩尔比一般选用6∶7,醛大于酚 酚醛预聚物形成: (K1000),进行水溶液缩聚并不妨碍预聚物的形成。 碱催化为无规预聚物。 1) 碱催化酚醛树脂 酚醛树脂是热固性塑料的大品种,涂料、油漆、粘结剂等 世界上第一种合成材料。1872年开始研究酚醛缩聚,1907年开始工业化。 * * ◆反应分为A、B、C三阶段; A阶段:p pC,体系可溶可熔,流动性良好,线形结构(预聚物); B阶段:p→pC ,不溶,可熔融; C阶段:p pC , 高度交联,不溶不熔,成体形结构。 * 低分子酚醛树脂 * 固 化 * 2)脲醛树脂 用尿素(f=4) 与甲醛(f=2)缩聚,可制得脲醛树脂。 碱和酸均可催化,反应程度由pH和配比控制。 预聚物固化时,则加酸性催化剂,并加热。原料易得,用途广。 * 脲醛树脂 * 3) 醇酸树脂 邻苯二甲酸酐(f=2)和甘油(f=3)缩聚可制得醇酸树脂。 主要用作涂料,在原料体系中加入一些二元醇甚至一元酸,以降低体形结构的交联密度,使其具有一定的柔软度。 * ◆往往是线形低聚物,它本身不能进一步聚合或交联。 须加入催化剂或其它反应性的物质使其交联固化。 预聚物阶段无凝胶点控制。 热塑性的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均属于重要的结构预聚物。 结构预聚物:具有特定的活性端基或侧基的预聚物称为结构预聚物。 * (1)不饱和聚酯预聚体 不饱和聚酯通常指的是聚合物链中含不饱和键的聚酯。 交联固化: 一般通过加入的烯类单体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进行自由基共聚合反应来实现。 * (2) 环氧树脂 主链上含醚键和仲羟基,端基为环氧基的预聚体。 目前使用的环氧树脂预聚体90%以上是由双酚A与过量的环氧氯丙烷缩聚而成,分子量由环氧氯丙烷的量来调节: 合成 * 双酚A与过量的环氧氯丙烷的缩聚反应 * 常用固化剂(交联剂): 胺类 :乙二胺、二亚乙基三胺等伯胺类物质,含有活泼氢可在室温下可使环氧开环交联; 酸酐类 :苯酐、马来酸酐等与大分子侧链上的-OH基反应交联。 * (3) 酸催化的酚醛树脂 苯酚和甲醛的摩尔比大于1(如6:5),以酸催化时,因为甲醛用量不足,预聚物结构中无羟甲基存在,即使加热,也无交联固化危险,得到线形预聚物,或称为热塑性酚醛树脂。 碱催化预聚物主要用作粘结剂,及生产层压板; 酸催化预聚物则用来生产模塑粉。 * * 本章要点 1. 掌握官能度、反应程度、凝胶点、r、q、α等概念 2. 逐步聚合机理特点 3. 线形缩聚动力学规律(聚酯动力学)。 本章要点 * 本章要点 4. 线形缩聚物聚合度。 本章要点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