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章价格策略.ppt

发布:2017-05-28约2.26万字共9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章 价 格 策 略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明确定价的目标和程序 掌握定价的方法和策略 掌握应对价格竞争的方法。 营销组合中最灵活的因素 十分敏感 价格直接影响销量和收益 营销组合中唯一能创造收入的因素 最难有效控制 价格涉及到四方利益 9种可能的价格―质量战略 (Price - Quality Strategies) 在每期不同产量下的成本行为 (Cost per Unit at Different Levels of Production per Period) 为了明智地定价,管理当局必须了解不同的生产水平下,其成本是怎样变化的。 三、定价目标 定价目标,是指企业要达到的定价目的。 (一)利润目标 (二)市场占有率目标 (三)产品质量领先目标 (四)生存目标 (五)竞争导向型目标 (六)其他定价目标 (二)市场占有率目标 (1)提高市场占有率目标 常需降低价格,以增加销售量,提高市场占有率。 市场占有率:本企业某种产品的销售额占市场上同种产品的销售总额的百分比。 (2)维持市场占有率目标 维持目前的市场占有率不变,常需价格不变或微降。 (3)市场占有率最大化目标 制定较低的价格,实现市场占有率的最大化。 通过低价实现市场占有率的提高须具备一定条件。 、 (五)竞争导向型目标 1.稳定价格 为防止价格竞争带来的秩序混乱,或供求与价格经常发生波动时,往往需稳定价格。 2.排斥或避免竞争 通过价格手段来排斥或避免竞争,如大企业或创新企业,制定低价。 (六)其他定价目标 企业、非营利组织和公共部门可能会采取其他的定价目标。如:大学收回部分成本;医院收回全部成本等。 美国十五家大公司的定价目标概述(1) 美国十五家大公司的定价目标概述(2) ?课堂思考 “薄利一定多销”,请评价这种说法。 (一)选择定价目标 产品价格既是企业获得收益的来源,也是开展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 但是,由于实现价格的这两种功能的形式正好是相反的,即为了取得更多的收益,价格应尽可能地提高;而为了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则价格应适当降低,甚至不顾利润和成本。因此企业对产品定价时,首先要明确其定价的当前目标。 (二)估算市场需求(测定需求量 ) 公司每制定一种价格,都会对应于一个不同的需求水平,所以,定价时要测定每种价格水平对应的需求量。 而价格与对应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和需求弹性有关,所以要考虑影响需求弹性大小(影响价格敏感性)的因素。 影响价格敏感性的因素 (1)独特的价值。产品越独特,顾客对价格越不敏感。 (2)对替代品的了解程度。顾客对替代品了解得越少,对价格的 敏感性越低。 (3)质量对比的难易程度。当顾客对替代品的质量难以进行比较 时,对价格的敏感性降低。 (4)总费用的比重。费用占收入的比例越低,顾客对价格越不敏 感。 (5)最终利益的作用。费用在最终产品的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 小,顾客对价格越不敏感。 (6)成本分摊。当部分成本由他人共同承担时,顾客对价格的敏感性 降低。 (7)积累投资。当产品与以前购买的资产配套使用时,顾客对价格的 敏感性降低。 (8)价格的质量效应。当产品被认为具有更高的质量、名声和独特 性时,顾客对价格的敏感性降低。 (9)储存效应。当产品无法储存时,顾客对价格的敏感性降低。 测定需求量的方法 (Methods of Estimation Demand Schedules) 第一种方法:统计分析法。用统计方法分析过去的价格、销售量和其它因素的数据资料,来估算它们之间的关系。这种数据分析可以是纵向的(随时间变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