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出版社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二年级第11课传统工艺制作趣味黏土漂亮的小章鱼 教案.doc
第11课传统工艺制作趣味黏土漂亮的小章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使用黏土制作小章鱼的基本技巧,包括揉、捏、搓、压等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学准备:
彩色黏土(主要颜色:蓝色、棕色、白色、黑色及少量其他装饰色)
工作垫或塑料桌布
切割刀、压滚工具
小刷子或牙签(用于细节雕刻)
展示板或桌面用于作品展示
《中小学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二年级第11课相关页面复印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小章鱼在海底世界探险的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兴趣。
展示样品:展示事先制作好的小章鱼黏土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激发创作欲望。
二、认识材料与工具(5分钟)
介绍所需黏土颜色及其用途。
展示并说明切割刀、压滚工具、小刷子或牙签的使用方法。
三、步骤讲解与示范(15分钟)
1.身体制作:取一块较大的蓝色黏土,揉成球形,然后轻轻压扁成椭圆形,作为小章鱼的身体。
2.头部与眼睛:在身体的一端稍微捏尖形成头部,用白色黏土做两个小圆点作为眼睛,黑色黏土做眼珠,贴上。
3.触角制作:取八条蓝色或不同颜色的细长条黏土,两端轻轻捏扁,围绕头部均匀排列,形成章鱼的触角。可以用压滚工具轻轻压出纹理,增加真实感。
4.装饰细节:利用小刷子或牙签在触角上刻画出吸盘的细节,可以用其他颜色黏土添加斑点或条纹装饰。
5.完成作品:最后检查并调整,确保作品稳固且美观。
四、学生实践(25分钟)
分组进行,每组45人,鼓励小组合作完成,相互帮助。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鼓励创新设计。
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工具的安全,保持桌面整洁。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板上,轮流介绍自己的小章鱼故事或特色。
采用同伴评价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从创意、技巧、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正面鼓励性评价。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手工制作中的乐趣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回家后尝试用黏土制作其他海洋生物,探索更多创意可能。
课后作业:
完成一篇简短的手写日记,记录今天制作小章鱼的过程和感受,可配图。
教学反思:
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亮点与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不仅学会制作小章鱼的具体步骤,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对传统工艺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