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一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 2 7青蛙写诗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docx
2024秋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7青蛙写诗教学实录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青蛙写诗》为载体,通过朗读、表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课程设计注重与课本内容相结合,通过游戏、活动等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表演,提高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意识。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能够识别和读写简单的汉字,具备基本的口语表达能力。他们对动物和生活环境有一定的认知,对诗歌有一定的初步理解,能够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一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诗歌朗诵和表演等活动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模仿能力,喜欢通过声音和动作来感受和表达。部分学生可能更喜欢动手操作和游戏化的学习方式。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由于年龄特点,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解诗歌意境和表达上存在困难,难以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此外,学生的识字量和词汇量有限,可能会影响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在小组合作和表演环节,部分学生可能因性格内向或合作能力不足而表现出不积极的态度。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青蛙写诗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青蛙、诗人等角色,体验诗歌创作过程。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青蛙写诗的画面和诗歌朗诵,增强直观感受。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详细内容: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青蛙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思考青蛙为什么喜欢写诗。教师提问:“你们知道青蛙为什么要写诗吗?它们写诗会是什么样的呢?”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讲授做铺垫。
用时:5分钟
2.新课讲授
(1)诗歌朗诵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青蛙写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和画面。
详细内容:教师范读诗歌,学生跟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荷叶伞”、“绿青蛙”等词语,并解释其在诗歌中的意义。
用时:5分钟
(2)诗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意境,让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
详细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押韵规律,如“伞”与“蛙”押韵,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描述诗歌中青蛙的生活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
用时:8分钟
(3)诗歌创作
教师鼓励学生模仿诗歌的格式,创作自己的小诗。
详细内容:教师示范创作一首简单的诗歌,然后让学生以“我”为主题,创作一首小诗。在创作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押韵和画面描述。
用时:10分钟
3.实践活动
(1)角色扮演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青蛙、荷叶和诗人等角色,体验诗歌创作过程。
详细内容: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青蛙、荷叶和诗人角色。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诗歌语言表达自己的角色特点。
用时:10分钟
(2)诗歌朗诵比赛
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评委由教师和其他同学担任。
详细内容: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诗歌朗诵,其他同学和教师作为评委进行点评。
用时:10分钟
(3)诗歌创作分享
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创作,教师和同学给予点评。
详细内容: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诗歌创作,其他同学和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用时:5分钟
4.学生小组讨论
(1)诗歌的押韵规律
举例回答:学生讨论诗歌中押韵的词语,如“伞”与“蛙”、“雨”与“画”,并尝试自己创作押韵的句子。
(2)诗歌的意境
举例回答:学生讨论诗歌中描绘的青蛙生活画面,如“荷叶伞下青蛙唱”、“绿青蛙写诗忙”,并表达自己对这一画面的感受。
(3)诗歌的创作技巧
举例回答:学生讨论诗歌创作的技巧,如“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注重押韵和节奏”,并尝试运用这些技巧创作自己的诗歌。
用时:5分钟
5.总结回顾
内容: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作美。
详细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如诗歌的押韵规律、意境描绘和创作技巧。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大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用自己的方式创作诗歌。
用时:3分钟
总计用时:36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诗歌韵律感知能力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表演等活动,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学会了识别和模仿诗歌的押韵规律,如“雨”与“画”押韵,“伞”与“蛙”押韵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