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一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 2 7青蛙写诗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x
2024秋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7青蛙写诗说课稿新人教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青蛙写诗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4年秋季学期第7周星期三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倾听和表达的能力,提升语言理解和运用水平。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兴趣,增强科学探究意识。
3.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诗歌《青蛙写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②通过观察图片和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③学会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学难点
①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②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诗歌中自然现象的奥秘,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③指导学生将诗歌中的美好情感转化为自己的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
-课程平台:电子书包或班级学习平台
-信息化资源:诗歌《青蛙写诗》音频、图片素材库
-教学手段:朗读、图片展示、小组讨论、诗歌创作练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喜欢听故事吗?有没有听说过青蛙写诗的故事?”
展示一些关于青蛙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青蛙的形象和诗歌的魅力。
简短介绍《青蛙写诗》这首诗歌,讲述它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诗歌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韵律。
过程:
讲解诗歌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诗句、韵律和节奏。
详细介绍诗歌的组成部分,如诗句的结构、韵脚的运用等,使用简单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三、诗歌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的特性和表达方式。
过程:
分析《青蛙写诗》这首诗歌,讲解其如何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青蛙人的情感和想象力。
详细介绍诗歌中的意象、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自然现象和青蛙的生活习性,以及这些元素如何融入诗歌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诗歌创作相关的主题进行讨论,如“如何创作一首有趣的诗歌”。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创作方法。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包括创作的诗歌片段和创作心得。
五、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诗歌创作片段和创作过程分享。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六、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诗歌的基本概念、韵律、案例分析等。
强调诗歌在表达情感、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的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和创作诗歌。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小诗,可以是关于自然、动物或日常生活的主题,以巩固学习效果。
七、拓展活动(5分钟)
目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过程:
播放一首经典的儿童诗歌,让学生欣赏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鼓励学生在课后寻找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阅读和分享,扩大诗歌阅读的范围。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诗歌欣赏:《春晓》、《咏鹅》、《静夜思》等经典儿童诗歌,以及现代诗歌选段,以丰富学生的诗歌阅读体验。
-自然观察记录:提供自然观察记录表,引导学生观察青蛙等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诗歌创作指南:介绍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如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如何构思和编排诗句。
-语文实践活动:设计一些与诗歌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诗歌接龙游戏等,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更多关于自然、动物和诗歌的书籍,如《动物的故事》、《自然观察日记》等,以拓宽知识面。
-家庭作业:布置学生完成一首以青蛙或其他动物为主题的诗歌创作,并鼓励家长参与,共同分享创作过程。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青蛙写诗的情景,让学生体验诗歌创作的乐趣。
-诗歌朗诵:举办班级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的诗歌朗诵能力,增强自信心。
-诗歌创作比赛:定期举办诗歌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