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血液循环选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血液循环的发现 血液循环的发现 英国学者威廉·哈维(William Harey)证明了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血液是由心脏泵入动脉,再由静脉回流入心脏,不断循环。并创立了血液循环学说。 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 心血管系统:心脏、血管、血液 在心血管系统内进行着血液循环 =体循环+肺循环 血液循环的功能:完成机体内部的物质运输和组织器官进行物质交换,维持机体理化特性的相对稳定,从而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内分泌: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第一节 心脏生理 心脏由心肌组织构成,具瓣膜结构,分隔为心房、心室并与血管连通。 通过心肌细胞电活动,心脏交替收缩和舒张,以及瓣膜规律性开启/关闭,实现泵血功能。 心脏收缩时,血液射入动脉,分配到全身; 心脏舒张时,通过静脉系统使血液回流到心脏。 心动周期特点 1.心房、心室有一共同的舒张期。 2.无论心房/心室: 其舒张时间大于收缩时间。 3.心室收缩时间长于心房收缩时间。 小结: 心室肌的收缩和舒张,是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主动脉间产生压力梯度的根本原因; 压力梯度是推动血液在腔室之间流动的动力;单方向流动是在瓣膜的配合下实现的; 心室缩舒→室内压变化→ 导致房、室、主动脉产生压力梯度→推动血液→在瓣膜配合下单方向流动。 心率(HR)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40-170次/分,心率?? 心输出量?。 HR170次/分?心室充盈时间? ?充盈量↓,搏出量? ?心输出量↓,同时,心肌过度消耗营养物质 ? 心缩力?。 HR40次/分?心室充盈过长/已近最大限度?不能随舒张期延长而无限增加充盈量和搏出量 ?心输出量↓。 总结:在一定范围内,HR↑?心输出量↑,HR最适宜时,心输出量最大。 (一)心肌的兴奋性 ①有效不应期:0期至-60mV,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②相对不应期:-60mV至-80mV,阈上刺激可产生AP,随膜电位增大,兴奋性回升。 ③超常期:-80mV至-90mV,阈下刺激即可引起兴奋,兴奋性超过正常。 (二)心肌自律性 自律性:无外源性刺激,能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 自动中枢-起搏点: 心脏各部分自律细胞的自律性存在差异: 自律性比较 窦房结 房室结 末梢浦肯野纤维 100次/分 50次/分 25次/分 因此,兴奋经窦房结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结?房室束?心室内传导组织?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 正常起搏点和潜在起搏点 正常起搏点:窦房结主导心脏兴奋的部位,窦性心律 潜在起搏点: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组织,不表现自律性 异位起搏点:低位自律组织取代窦房结的起搏功能,异位节律 (三)心肌传导性 (四)心肌细胞的收缩性 (1).全或无式同步收缩 (2).舒缩交替、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3).心肌收缩依赖外源性Ca2+ (4).受神经-体液因素影响 1m/s 4m/s 1.5~2m/s 0.02m/s 0.4m/s 0.05m/s 房-室延搁0.1s 耗时0.06s 耗时0.06s 1、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和特点 1.0~1.2m/s 房室延搁意义:利于心室充盈和射血 ④心房、心室分别作为功能性合胞体, 可发生同步性活动。 ③缝隙连接是细胞间兴奋传播的基础; ①窦房结是正常心脏的起搏点; 2、心脏内兴奋传播的特点 ②特殊传导系统是快速、有序传播兴奋的通路; * * Human physiology 第四章 血液循环 William Harvey1578-1657 一、 心脏的泵血功能 图 心脏泵血 二、心脏泵血的过程 (一). 心动周期和心率(HR) 心动周期 指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它与心率有关,如HR为75次/分,则周期为0.8秒。 心率 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心房 心室 0.1s 0.7s 0.3s 0.5s 心房收缩期 心房舒张期 心室收缩期 心室舒张期 全心舒张期 (二) 心脏泵血过程动力:压力梯度(高→低)血流单方向:心肌的舒缩→室内压变化→ 瓣膜开闭→血流方向 1.心室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和射血期)(1)等容收缩期: 从房室瓣关闭至主动脉瓣开启的时间。 心室肌收缩→室内压 房内压→ 房室瓣关闭(产生第一心音),但室内压仍然动脉压→动脉瓣没开→ 心肌等长收缩,心室容积不变。 a. 房室瓣关,半月瓣关;b. 血液不进不出,容积不变。 (2)射血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 快速射血期:心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