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血液循环1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血液循环 教 师:韩 丽 生理教研室 血液循环作用 运输物质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防卫免疫功能 第一节 心脏生理 第二节 血管生理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四节 器官循环 一 心的泵血过程 (一)心动周期与心率 心率变化 (年龄、性别、生理因素) 心动周期内心脏活动 心率过快,舒张期缩短更明显 (二)心泵血过程 1.心室收缩期 (1)等容收缩期(0.05s) 压力:房压<室压↑<主动脉压 瓣膜:房室瓣关,半月瓣关 血流:不进不出,容积不变 (2)射血期(0.25s) 快速射血期 压力:房压<室压↑ ↑ >主动脉压 瓣膜:房室瓣关,半月瓣开 血流:室→主动脉( 2/3 ) 2.心室舒张期 (1)等容舒张期(0.06—0.08s) 压力: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内压 瓣膜:房室瓣关,半月瓣关 血流:不进不出,容积不变 (2)充盈期(0.34s) 快速充盈期 压力: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内压瓣膜:房室瓣开,半月瓣关血流:房→室(2/3) (3)心房收缩充盈期(0.1s) 压力:房压>室压 <主动脉压 瓣膜:房室瓣开,半月瓣关 血流:房→室 压力变化 心室内压力 等容收缩期,室内压上升最快。 等容舒张期,室内压下降最快。 快速射血期末,室内压达最高值。 快速充盈期末,室内压达最低值。 主动脉内压力 快速射血期,动脉压上升最快。 慢速射血期,动脉压下降最快。 快速射血期末,动脉压达最高值。 等容收缩期末,动脉压达最低值。 心泵血特点: ①血液流动的主要动力是心室的收缩和舒张产生压力梯度。 ②瓣膜单向开放对于室内压力的变化起重要作用。 ③一个心动周期中,右心室内压变化的幅度比左心室的小得多,因为肺动脉压力仅为主动脉的1/6。 ④左、右心室的搏出血量相等。 ⑤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内压最低的时期是快速充盈期末,左心室内压最高是快速射血 期末。 (四)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 一)心脏的输出量 1.每搏排出量及射血分数 每搏排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动射出的血量。 安静时为60-80ml ; V舒张末期-收缩末期 射血分数(EF)=----------------×100% 55%-65% ; 重要指标 2. 每分排出量与心指数 每分排出量=每搏排出量×心率,即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平均5L。 心指数=------------------ 静息心指数:空腹和静息时。比较不同个体心功能指标。3.0-3.5 L / min·m2 二)心脏做功量 1)每搏功:心室每一次搏动所做的功。 搏功=搏出量(L)×(平均动脉压- 平均左房压mmHg)× 血液比重×13.6 × 9.807 ×(1/1000) =0.867 J 2)每分功:心室每分钟搏动所做的功。 每分功=搏功×心率 (考虑A压影响) 3.心力储备 1)概念:心排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2) 心力储备减弱——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 二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一)单个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非自律细胞 1)普通心肌细胞:心房肌细胞和心室肌细胞 2)结区 2.自律细胞 窦房结、房室交界(房结区、结区和结希区)、房室束及其左右束支以及浦肯野纤维网——特殊传导系统 If可被铯阻滞 2.浦肯野细胞 3.窦房结 在体完整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心电图) 1.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位变化 P波:P波的宽度不超过0.11s,最高幅度不超过2.5mm QRS:正常人最高不超过0.10s T波:T波不应低于R波1/10 P-Q间期:间期延长,表示房室传导阻滞 Q-T间期:间期延长,心室传导阻滞 ST段:肌梗上移超过0.1mV;冠心病下移超过0.05mV 第二节 血管生理(大纲) 一、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血压的概念。 二、静脉血压 静脉血回流的因素;中心静脉压的概念。 三、微循环 微循环的通路及功能。 四、组织液和淋巴液 组织液生成的影响因素与水肿。 二、血压 (一)动脉血压 1.动脉血压的形成 (1)循环系统内的血液充盈 (2)心脏射血 (3)外周阻力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 2. 概念 收缩压 舒张压 脉搏压 平均动脉压 4.生理变异 男性比女性高 随年龄增长,收缩压比舒张压升高明显 情绪激动或劳动时血压升高 睡眠时收缩压降低 6.动脉脉搏 (1).定义:在每一心动周期中,由于动脉内周期性压力变化引起动脉血管产生搏动。 (2).发生于主动脉起始部 (3).脉搏波传播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