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血液循环 3.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的场所 毛细血管壁由单层内 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 之间存在裂隙,成为物 质交换的孔道。 毛细血管血压其高低取决于毛细血管前后阻力的比值,比值5:1时,毛细血管平均血压20mmHg. (四)微循环的自身调节 局部代谢产物↑ 组织胺↑,Po2 ↓ 后微A和Cap. 前括约肌舒张 真Cap.开放 血流量及流速↑ 后微A和Cap. 前括约肌收缩 局部代谢产物↓ 组织胺↓,Po2 ↑ 真Cap.关闭 血流量及流速↓ (五) 毛细血管处物质交换的方式 1. 扩散(diffusion): 毛细血管内外水分子及水溶性物质靠物质分子的热运动,通过毛细血管壁的小孔,实现毛细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 条件:物质的分子直径毛细血管壁上的小孔 特点:不耗能的被动过程 2. 滤过和重吸收: 毛细血管内外存在压力差时,水分或小分子溶质顺压力差通过毛细血管壁的小孔进行移动. 滤过:液体从血管内向血管外移动 重吸收:液体从血管外向血管内移动 吞饮(胞饮):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能包围和吞饮某些液体性物质进入胞浆,形成吞饮小泡,再运送到内皮细胞另一侧排出。 大分子物质如血浆蛋白以这种方式在毛细血管进行交换。 六、组织液的生成 1.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 有效滤过压>0 →组织液生成(动脉端) <0 →组织液回流(静脉端) 2.生成量 V≈流经毛细血管的血浆量,其中0.5%~2%滤过 ↓ 90%入静脉,10%入淋巴管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 主要因素 生成量 例 症 毛细血管压↑ ↑ 炎症、充血性心功 不全等所致的水肿 血浆胶体 ↑ 营养不良、肾炎等 渗透压↓ 血浆蛋白↓所致水肿 淋巴 ↑ 丝虫病、癌症等 回流受阻 使受阻部位远端水肿 毛细血管 ↑ 烫伤、细菌感染 通透性↑ 所致的局部水肿 七.淋巴液的生成及回流 1.淋巴液的生成过程 2.淋巴液的回流及影响淋巴液回流的因素 3.淋巴液的回流的生理意义 自学内容 Questions: 名词解释:systolic pressure 、diastolic pressure 、central venous pressure、有效滤过压、微循环、 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机体在安静状态下,动脉血压是怎样保持相对稳定的?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1)心脏的神经支配 心交感N 心迷走N 分布 右:窦房结 右:窦房结 左:房室交界、 左:房室交界、 房室肌 少量房室肌 递质 NE Ach 受体 β1 M 阻断剂 心得安 阿托品 1.心脏的神经支配和作用 一.神 经 调 节 (一)心血管的神经支配 生理作用 心交感N 心迷走N 变 时 4期Ca2+内流↑→自动去极速↑ 4期K+外流↑→最大复极电位↑ (自律性) ↓ 自动去极速↓ (正性变时) 自律性↑ (负性变时) ↓ 自律性↓ 变传导 0期Ca2+↑→ 0 期 0期Ca2+内流↓→ 0 期 (传导性) 去极速+幅度↑ 去极速+幅度↓ (正性变传导) ↓ (负性变传导)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