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16企业战略管理第二章.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企业战略管理;第一部分;第二章;;;;;;; 明茨伯格(Mingtzberg)、阿尔斯特朗(Bruce Ahlstrand)和拉蒙珀(Joseph Lampel)等,将战略管理的各种理论梳理成十大学派。
; 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全球管理界享有盛誉的管理学大师,经理角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对管理领域常提出打破传统及偶像迷信的独到见解。
他迄今一共出版了十六本书和一百四十多篇文章,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包括《管理工作的本质》 (1973), 《组织的结构》 (1979), 《组织内外的权力斗争》 (1983), 《明茨伯格谈管理:人们的奇妙组织世界》(1989), 《战略过程》(1991), 《战略规划兴亡录》 (1994), 《战略历险》 (1998), 《管理者不是MBA》 (2004)等。;战略管理思想演进的趋势;;
;
;
; 无论是“计划学派”、“设计学派”,还是“结构学派”,都有一个假设前提,即外部环境是可预测或基本可预测的。因此,制定战略的重点是分析和推理,通过分析、经验和洞察力的结合,就可基本把握战略的方向。“能力学派”的假设前提则是外部环境的变化是不确定、不均衡的。所以,战略制定的主旨就是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掌握和利用某些核心资源与能力,并且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把这些能力与在行业中取胜所需要的能力结合起来。即便如此,战略的成功可能性也是有限的,需要我们承担巨大的风险。 ;
;战略管理传统流派;外部评价
环境机会与威胁
关键成功要素;1;
计划学派(Planning School)——认为战略制订是个正式规范的过程
计划学派主要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基本上与设计学派处于同一发展时期,是以安索夫为杰出代表。计划学派认为,战略的形成是一个受到控制的、有意识的、规范化的过程。战略行为是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企业内部结构化的过程。
同设计学派相似,计划学派也把市场环境、定位和内部资源能力视为制定战略的出发点。但它认为企业战略的制定过程应该是一个正规化、条理化的计划过程,不应该只停留在经验和概念的水平上。计划学派引进了许多数学、决策科学的方法,提出了许多复杂的战略计划模型。
代表著作:安索???1965年出版的《企业战略》。提出战略应当包括四个构成要素: (1)产品与市场范围;(2)增长向量;(3)协同效果;(4)竞争优势;战略管理传统流派;定位学派(Positioning School
定位学派的创始人是迈克尔·波特。他提出企业战略的核心是获得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所处行业的赢利能力,即行业吸引力和企业在行业中的相对竞争地位。因此,战略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选择最有赢利潜力的行业,其次还要考虑如何在已经选定的行业中自我定位。
定位学派认为企业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企业所处行业的结构分析;二是企业在行业内的相对竞争地位分析。
定位学派将战略分析的重点第一次由企业转向了行业,强调了企业外部环境,尤其是行业特点和结构因素对企业投资收益率的影响,并提供了诸如五种竞争力模型(供应商、购买者、当前竞争对手、替代产品厂商和行业潜在进入者)、行业吸引力矩阵、价值链分析等一系列分析技巧,帮助企业选择行业并制定符合行业特点的竞争战略。 ;战略管理传统流派;战略管理现代流派;战略管理传统流派;战略管理现代流派;战略管理传统流派;战略管理现代流派;战略管理传统流派;战略管理现代流派;战略管理传统流派;战略管理现代流派;战略管理传统流派;战略管理现代流派;战略管理传统流派;战略管理现代流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