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鞭毛的有无和着生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分类学意义 单端鞭毛 端生丛毛 两端生鞭毛 周生鞭毛 2、鞭毛 三、细胞的特殊结构 2)观察和判断细菌鞭毛的方法 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 鞭毛长度:15~20μm;直径:0.01~0.02μm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鞭毛染色和暗视野显微镜 根据培养特征判断:半固体穿刺、菌落(菌苔)形态 2、鞭毛 2、鞭毛 3)鞭毛的结构及其运动机制 三、细胞的特殊结构 3)鞭毛的结构及其运动机制 鞭毛的生长方式是在其顶部延伸 三、细胞的特殊结构 2、鞭毛 3)鞭毛的结构及其运动机制 三、细胞的特殊结构 2、鞭毛 4)鞭毛推动细菌运动的特点 (1)速度 一般速度在每秒20~80μm范围,最高可达每秒100μm (每分钟达到3000倍体长),超过了陆上跑得最快的动物 ——猎豹的速度(每分钟1500倍体长或每小时110公里)。 三、细胞的特殊结构 2、鞭毛 * * 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微生物学教程 二、细胞的构造 2、细胞膜 1)概念: 细胞质膜(cytoplasmic membrane),又称质膜 (plasma membrane)、细胞膜(cell membrane)或内膜 (inner membrane),是紧贴在细胞壁内侧、包围着细胞 质的一层柔软、脆弱、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厚约7~8 nm,由磷脂(占20%~30%)和蛋白质(占50%~70%) 组成。 2、细胞膜 2)观察方法: 质壁分离后结合鉴别性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原生质体破裂; 超薄切片电镜观察; 电镜观察到的细胞质膜,是在上下两暗色层之间夹着一浅色中 间层的双层膜结构,这与细胞膜的化学组成有关。 二、细胞的构造 2、细胞膜 3)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模型: (1)磷脂 亲水的极性端 疏水的非极性端 二、细胞的构造 3)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模型: (1)磷脂 在极性头的甘油3C上,不同种微生物具有不同的R基,如磷脂酸、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乙醇 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或磷脂酰肌醇等。 非极性尾则由长链脂肪酸通过酯键连接在甘油的C1和C2位上组成,其链长和饱和度因细菌种类和生长温度而异。 3)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模型: (1)磷脂 在生理温度下,脂肪酸末端排列成固定的晶格。 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可导致膜结构的变形。 当磷脂分子中二者同时存在时,在一定条件 下就阻碍了形成晶格结构所需要的有秩序排列。 膜的流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饱和脂肪酸的结构和相对含量。 细胞膜上长链脂肪酸的链长和饱和度因细菌种类和生长温度而 异,通常生长温度要求越高的种,其饱和度也越高,反之则低。 3)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模型: (2)膜蛋白 具运输功能的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或内嵌蛋白(intrinsic protein) 具有酶促作用的周边蛋白(peripheral protein)或膜外蛋白(extrinsic protein) 膜蛋白约占细菌细胞膜的50%~70%,比任何一种生物膜都高, 而且种类也多。--------细胞膜是一个重要的代谢活动中心。 3)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模型: (3)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①膜的主体是脂质双分子层; ②脂质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 ③整合蛋白因其表面呈疏水性,故可“溶”于脂质双分子层 的疏水性内层中; ④周边蛋白表面含有亲水基团,故可通过静电引力与脂质 双分子层表面的极性头相连; ⑤脂质分子间或脂质与蛋白质分子间无共价结合; ⑥脂质双分子层犹如一“海洋”,周边蛋白可在其上作“漂浮” 运动,而整合蛋白则似“冰山”状沉浸在其中作横向移动。 1972年,辛格(J.S.Singer)和尼科尔森(G.L.Nicolson) 3)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模型: (3)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2、细胞膜 4)细胞膜的生理功能: ①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 ②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 ③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各种组分(肽聚糖、磷壁酸、LPS、 荚膜多糖等)的重要基地; ④膜上含有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的酶系, 是细胞的产能场所; ⑤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 细胞质的主要成分为核糖体、贮藏物、多种酶类和中间代谢物、 质粒、各种营养物和大分子的单体等,少数细菌还有类囊体、 羧酶体、气泡或伴孢晶体等。 3、细胞质和内含物 1)概念: 细胞质(cytoplasm)是细胞质膜包围的除核区外 的一切半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含水量约 80%。 二、细胞的构造 3、细胞质和内含物 2)颗粒状贮藏物(reserve mat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