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必须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和研究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蓝细菌(过去称蓝藻或蓝绿藻);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和霉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分布广,种类多 微生物则因其体积小、重量轻,因此可以到处传播以致达到“无孔不入”的地步,只要生活条件合适,它们就可大大繁殖起来。微生物只怕明火,地球上除了火山的中心区域外,从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直至岩石圈,到处都有微生物家族的踪迹。可以认为,微生物将永远是生物圈上下限的开拓者和各种记录的保持者。 二、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分科 研究内容: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等。 分支学科(见3页) 基本理论:普通微生物学、分类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 按研究对象划分:病毒学、细菌学、真菌学。 按生活环境划分:土壤微生物学、海洋微生物学。 按应用划分: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 1997 第一个真核生物(啤酒酵母)基因组测序完成; 2001 邮寄炭疽孢子引起生物恐怖事件 2002 发现mimivirus、121菌株。 2003 全球SARS爆发 2004 禽流感在全球流行 我国8000年前就开始出现了曲蘖酿酒; 4000年前埃及人已学会烘制面包和酿制果酒; 2500年前发明酿酱、醋,用曲治消化道疾病; 公元六世纪(北魏时期)贾思勰的巨著“齐民要术”; 公元2世纪,张仲景:禁食病死兽类的肉和不清洁食物; 公元前112年-212年间,华佗:“割腐肉以防传染”; 公元九世纪痘浆法、痘衣法预防天花; 1346年,克里米亚半岛上的法卡城之战(靼坦人-罗马人); 16世纪,古罗巴医生G.Fracastoro:疾病是由肉眼看不见 的生物(living creatures)引起的; 1641年,明末医生吴又可也提出“戾气”学说; 三、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一)微生物的发现 1664年,英国人胡克(Robert Hooke)曾用原始的显微镜对 生长在皮革表面及蔷薇枯叶上的霉菌进行观察。 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 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首次 观察到了细菌。他没有上 过大学,是一个只会荷兰 语的小商人,但却在1680 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 会员。 列文虎克利用业余时间制造过400多架 单式显微镜和放大镜,放大率一般为50~200倍, (二)微生物学的奠基 三、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法国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 德国人柯赫(Robert Koch) ( 1843~1910) (二)微生物学的奠基 三、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1.巴斯德 (1)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化学家出生的巴斯德涉足微生物学是为了治疗“酒病”和“蚕病” 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 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3) 免疫学——预防接种 首次制成狂犬疫苗 (4)其他贡献 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 (二)微生物学的奠基 三、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2.柯赫 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土豆切面 → 营养明胶 → 营养琼脂(平皿) (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 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c)流动蒸汽灭菌 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二)微生物学的奠基 三、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2.柯赫 (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 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著名的柯赫原则 1、 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 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 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 重复发生; 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三)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三、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见P4 表1-1 微生物学发展中的重大事件) 1890 Von Behring制备抗毒素治疗白喉和破伤风; 1892 Ivanovsky 提供烟草花叶病毒是由病毒引起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