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复习之特殊句式教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练习 古人的称谓很复杂,一般对自己用谦称,对别人和长辈用敬称,对平辈和晚辈相对随意。看下面称谓分别用于什么人。;语法的变化
1、语序的变化
2、句式的变化
3、词类的变化;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
主─谓─宾
定(状)─中心词
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置;;规律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疑问代词:何、谁、孰、安、胡、焉、奚、恶、曷)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
如:①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③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④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规律2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否定词:不、弗、未、非、否、莫、无)
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
如: A、秦人不暇自哀 。 B、莫我肯顾。
C、忌不自信。 C、未之有也。;规律3 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是”等此帮助,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前。
“(宾)+之+(谓)” “(宾)+是+(谓)”
如:A、何陋之有? B、何厌之有?
C、何后之有? D、唯余马首是瞻。
E、惟利是图。 F、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以下情况放在介词之前:
(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
如:①王问:“何以知之?”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语,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如:①余是以记之。
②一言以蔽之。
(3)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如: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A、何以知之? B、未之有也。
C、安得广厦千万间。 D、弗之怠;1.选出和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
例句:何厌之有?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臣之客欲有求于我
C.忌不自信
D.客从外来,与座谈,问之客曰;定语分为领属性定语和修饰性定语两大类。在文言文中,能后置的定语,大都是修饰性定语。;3、“中心语+之+定语+者”的形式;
如: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状语的位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
3、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2、文言文里,用“如(若)……”这类修饰形容词或动词的状语,常常放在形容词或动词的后边。
如:A、火烈风猛,船往如箭。
B、小虫伏不动,呆若木鸡。
C、则治之如所言。;;阅读与练习;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种句式,并翻译:
A、其人家有好女子者,多持女逃亡。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有一言而可终身行之者乎?
D、子何侍而往?
E、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
F、甚矣,汝之不惠。
G、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三、语法的变化——(2) 句式的变化;;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1) ……者, ……也 (2) …… , ……也。
(3) ……者,…… (4) ……者也。
(5)“是······也”(6)“此······也”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
4、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5.用“非”“未”“弗”“无”“莫”“毋”等否定词表示判断。; 被动句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固定格式:约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