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各特殊句式-详细教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文言文各种句式详解;2、设题方式:1)判断省略成份是否正确
2)选出与题干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3)选出句式相同的项
4)通过翻译考查句式;句式;; 一 般 句 式 ;一、判 断 句;(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
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⑧予本非文人画士。;(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二、被 动 句 ;(一)、有标志(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2)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用“于” 或“受......于......”表被动 “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资治通鉴》;(二)、无标志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注意】: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但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都是此种用法,后面要举例详细讲。;……于……。;1、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是:( )
A、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B、敬希见谅。
C、为仲卿母所遣。
D、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三、省 略 句 ;对话中省略;四、疑问句 ;特殊句式 ;一、倒装句:所谓倒装,是比照现代汉语习惯说的,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符合的,我们称之为倒装。;一、主 谓 倒 装 ;二、宾语前置 ;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译文:“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②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
③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过秦论》)
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④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还有如: 毋吾以也(不能因为我)
莫己若也 (不如自己)
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译:“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②问女何所思?(《木兰辞》)
③王见之曰:“牛何之?” (《晏子使楚》)
④何伤(妨碍)乎? (《齐桓晋文之事》)
⑤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
⑥吾谁敢怨?(《捕蛇者说》)
⑦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 十介 十动(?);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②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
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④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⑤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⑥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一般为介词“以”及其宾语)
格式:宾十介(以)十动①余是以记之 (《游褒禅山记》)
②一言以蔽之
③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
④成语有:夜以继日
;【4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