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苏教版六数下册第四单元比例表格式教案..doc

发布:2017-01-01约1.06万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四 单元分析 序号 内容 个 人 设 计 备课组集体讨论意见 一 单元 教材 与 学生 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认识比例尺的应用等。 本单元教学“数与代数”领域里的比例的意义、比例的性质、解比例;还教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的图形放大与缩小、比例尺的意义、解决与比例尺有关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比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程度,直接决定着单元学习的效果。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要能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正确理解比例的意义,理解比例尺的涵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 单元 目标 要求 1、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学生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比列的基本性质。 3、学生结合实例,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作用,求平面图的比例尺,看懂线段比例尺,能按照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 1、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学生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3、结合实例,学生能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作用,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能看懂线段比例尺,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4、在认识比例、应用比例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 单元 设计 意图 本单元把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与认识比例结合起来教学,进一步体现体会不同的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提供充分的探究与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帮助学生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含义,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 1、把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与认识比例结合起来教学,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领悟比例的意义和作用。 2、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空间。 3、重视不同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单元 目标 达成 分析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时 1 日期 月 日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生能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学生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 与 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教学难点: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 学 过 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复习化简比 出示题目 0.25:4 2/3:1/4 39:51 独立练习,同桌互批。 回忆比的基本性质。 追问:化简比的依据是什么? 指名说说。 活动一: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问题1:情境演示:呈现例1图片在电脑上拖动鼠标并把长方形图片放大的情境。 1、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 指名口答 揭示课题: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相比,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活动二: 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认识图形的放大 分析题意: 出示例1中两幅图片长和宽的数据。 图1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 图2长是16厘米、宽是10厘米 问题1: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2、认识图形的缩小。 提出要求 把第一幅图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 学生例1中两幅图片观察、分析比较长的变化、宽的变化。 学生先讨论,并结合画图尝试。 学生练习,在小组里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说说, 预设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两幅图的长和宽的关系:第二幅图的长是第一幅的2倍,宽也是第一幅的2倍;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 根据学生的回答, 小结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 追问:我们能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那能否把一个图形按一定比缩小呢? 指名学生说说。 活动三: 根据放大、缩小的关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