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讲课).ppt

发布:2017-12-07约2.27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 * * 桃江七中 刘勋国 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四节 上天、入地、下海三大壮举。载人宇宙飞船可以在太空遨游,下海有潜艇,可谓上天有路,下海有法,但对于我们脚下的地球却是入地无门。那么地球内部到底什么样子呢?是否像传说中那样有十八层呢?目前人类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主要靠什么手段研究? 纵波 (P波) Primary waves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 横波 (S波) Secondary waves 横波 纵波 传播介质状态 传播速度 特 点 分 类 较 快 较 慢 固体、气态、液体 固 体 共同点: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1)假设地球是均质的,地震波速还会变化吗?为什么? (2)地震波速的变化特点反映了什么? 速度(千米/秒)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2、圈层划分 地核 不连续面 地下深度 波速变化 33千米处(大陆 部分 ) 莫霍界面 该面下,P、S波速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界面 2900千米处 在这里,P波速忽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 地壳 地幔 外地核(液) 内地核(固) 圈层名称 深度(Km) 特征 平均17 1000 2900 5150 6370 ①固态 ②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 液态,横波不能通过 地壳 地幔 地核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总结: ①固态(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 ②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 ①固态 ②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固态,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地壳 岩石圈 地幔 地核 陆地 海洋 软流层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1、地壳的厚度是不是均一的,陆壳和洋壳的厚度有何差异? 2、岩石圈和地壳的范围是否一致?在图中找到软流层的位置。 陆壳的平均厚度35km,洋壳厚度7km,所以地壳平均厚度17km. 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还包含上地幔顶部。 除了可以依靠地震波,想一想还能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火山喷发的物质 温泉、热泉 遥感技术 其他 钻探技术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 气 圈 水 圈 大 气 圈 岩 石 圈 生 物 圈 大气圈 水 圈 生物圈 地球外部圈层与地理环境 岩石圈 自然 地理 环境 1.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的划分界限有什么差异? 想一想 2.人类生活的空间与哪些圈层直接相关? 3.就你的认识,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这些圈层(尤其是四大圈层)是什么关系? 内部圈层的界限相对明显,外部圈层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更为密切,并无明显的界限。 四大圈层——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1.大气圈 1 .范围 下部边界为地球海陆表面,上部边界约在高空2000~3000千米处。 2 .重要性 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大气的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逐渐减小。 3.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组成 干洁空气 主要成分 微量成分 氧 氮 CO2 O3   水  汽  杂  质 作用(对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 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光合作用基本原料,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成云致雨的物质基础 水汽凝结核,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4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大气共分为哪几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 平流层 电 离 层 高层大气 高度增,温度减, 只因热源是地面; 天气复杂且多变, 风云雨雪较常见。 气温初稳后升热, 只因层中臭氧多, 水平流动天气好, 高空飞行很适合。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大气垂直分层及其特点 范围(千米) 与人类关系 天气 运动 气温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主要特点 主要 成分 名称 ?的大气质量及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 0-12 随季节和纬度变化 12-50 50-3000 高度↑气温↓ 高度↑气温↑ 高度↑气温先↓后↑ 对流运动显著 以平流运动为主 天气复杂多变 臭氧层-“地球保护伞” 利于飞行 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晴朗 100m↑ 0.6℃↓ 最密切, 生活在其底部 氮、氧有臭氧层 氮、氧 密度小 地球上的水 按空间分布 生物水 大气水 陆地水 海洋水 地下水 地表水 按形态 气态水 固态水 液态水 按性质 淡水 咸水 2 水 圈 问题1:海洋、河流和湖泊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 问题2:一个体重50千克的学生,体内含水 千克。 3/4 33 海洋水 陆地水 大气水 地表水 地下水 河流水 湖泊水 生物水 地球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