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圈层结构.doc

发布:2018-05-21约2.68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总课时数 2 第 1 课时 课型 新课 学科:高一地理 编写人:杨小刚 执教人:__杨小刚 _ 审核人 王斌 日期:____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地球的外部圈层及结构特征 2、使学生掌握大气圈的分层依据及各层特征 3、理清地球外部各圈层的相互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的外部圈层及结构特征;大气圈的分层依据及各层特征 难点:大气圈的分层依据及各层特征;地球外部各圈层的相互关系 学法指导 自主预习+合作探究+习题巩固 过程设计 作业存 在问题 学生对地球内部圈层把握较好,但作图极其不规范,需加强作图作业。 过程 设计 (学生笔记) 课前 自主 预习 部分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一)大气圈 1、大气圈的边界:其下部边界为 ,上部边界为 。 2、低层大气的成分是由 、 、 三部分组成,其中 是成云致雨必不可少的条件,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是 和 。 3、氮气是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对于 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是一切生物活动必须的物质;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 还具有保温作用; 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被称为地球“保护伞”。 4、空气中水汽含量随 和 的变化而变化,水汽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 5、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的 和 ,可以将大气分为三层,即对流层、 、 。其中 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所以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摄氏度,对流层天气变化最大,是众多天气现象的发生地。平流层的范围从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呈明显递增趋势,其原因是该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对紫外线的吸收。平流层上热下冷,平流运动显著,大气稳定,天气晴朗有利于 飞行。高层大气范围从 到 间,密度非常小,该层大气存在电离层,能够反射 。 (二)水圈 1、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 ,其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陆地上的湖泊、 、 、 、沼泽水等都是水圈的组成部分,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 2、水分和热量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水溶解 和 中的营养物质为满足生物需要创造了条件,水循环调节气候,净化大气。 (三)生物圈 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而是存在于 , 和地壳的上层,生物圈异常活跃,是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圈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检查学生预习完成状况,确定答疑对象。(3分钟) 我的疑惑与教师答疑部分 1、 2、 3、 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鼓励学生思考、存疑,解疑(5分钟)。 合作 探究 与 课堂 展示 依据温度和高度画出大气圈中的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的温度变化规律。 总结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层的特点、成因及作用? 3、画图说明地球外部各圈层的空间特征及相互关系?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结果展示,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能力,建立学生学习自信(20分钟)。 课堂 检测 1.大气层中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是( ) A、水汽和二氧化碳 B、水汽C、水汽和固体尘埃 D、氮气和氧气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 ) ①大气圈 ②水圈 ③生物圈 ④岩石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有关大气层中臭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存在于平流层B、主要存在于 C、能反射无线电波D、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一架飞机由北极向赤道飞行,保持万米高度,它穿过的大气层是( ) A、始终在对流层 B、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C、始终在平流层 D、由对流层进入平流层 、关于大气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离层分布在高层大气B、云雨现象分布在平流层 C、层上冷下热D、对流层的直接热源是大气 .水圈是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 )圈层 A.不连续不规则 B.连续而规则C.不连续但规则 D.连续但不规则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与岩石圈没有联系B.生物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