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一地理导学案(IJ100801)
第四节 《地球圈层结构》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 3、掌握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
【重点突破】
1、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
3、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
【导学过程】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自主学习】
1.划分依据:
地震波 的变化。
(1)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共性
A表示
较
固体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B表示
较
?固体、 、气体
(2)地震波的波速变化
深度
波速
A波
B波
地下33千米处(大陆部分)
传播速度都
?
地下2900千米处
?
传播速度突然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1)界面:图中C为 ,D为 。
(2)圈层:图中C、D之间为 ,C以上为 ,D以内为 (由E 和F 组成)。
3.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 软流层以上部分。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由 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 但不规则圈层。
3.生物圈:地球表层 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 的底部、 的全部和 的上部。
【合作探究】
读课本图1-25,1-26、阅读内容及上面材料,思考:(讨论合作与交流)
1,发生地震时,站在地面上的人会有怎样的感觉?在河里游泳的人呢?为什么?
2,在莫霍面(地下33千米)和古登堡面(地下2900千米)附近地震波的速度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3,为什么当地震发生后陆地上的人感觉是先上下颠簸过后再是左右摇晃?而海洋中的人却只感觉到是上下颠簸?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 )
A.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B.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
C.地球内部组成物质的变化 D.地球内部压力的变化
2.在地球的内部圈层中,其物质形态接近于液态的是 ( )A.下地幔 B.外核 C.上地幔 D.软流层
3.下列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后,由于纵波传播速度快,地面上人总是感觉到先左右前后摇晃, 然后上下颠簸B.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C.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
4、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圈层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5、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 )
①地表水 ②地下水 ③大气水 ④生物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地球内部圈层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其划分的依据是 ( )
乙甲
乙
甲
丙
C.内部压力的变化 D.物质密度的变化
7.右图中甲、乙、丙三个圈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
A.岩石圈、地幔、地核 B.岩石圈、地幔、地壳
C.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 D.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8.关于地壳结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壳分上、中、下三个层次 B.地壳的厚度相同
C.组成地壳的物质成分和密度都相同 D.地壳厚度不均且硅铝层呈不连续分布状态
9.有关地壳、岩石圈和软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漂浮在软流层之上 B.软流层的物质状态为液态
C.地震波通过软流层时速度加快 D.软流层可能为岩浆的发源地
10.在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