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谱原理第五章核磁共振碳谱分析法.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3
一、 C核磁共振原理
13
第五章 二、 C- NMR的特点
13 13
C核磁共振 三、 C- NMR测定方法
13
四、 C- NMR参数
五、各类碳的化学位移
13
六、 C- NMR的解析及应用
1
13
一、 C核磁共振原理
ν=( γ/2 π) B0
13
γ - C核的磁旋比 ; γ =γ /4
C H
2 3
N B0 γI (I+1)
信号强度 ∝
T
N -共振核的数目 T-热力学温度
13 1
C的天然丰度1.1%。灵敏度很低(约为 H 的 1/6000 )
测定很困难。为提高信号强度,采用:
13
(1)增大样品浓度、体积,以增大样品中 C核的数目。
(2 )采用共振技术,利用NOE效应增强信号强度。
(3 )多次扫描累加,是最常用的有效方法。
(4 )改变仪器测量条件。
2
13
二、 C-NMR的特点
1、化学位移范围宽
1H-NMR常用 δ值范围为0-10ppm
13C-NMR常用 δ值范围为0-200ppm(正碳离子达
300ppm)其分辨能力远高于1H-NMR 。
13
2、 C-NMR给出不与氢相连的共振吸收峰
季碳、C=O、 C=C、 C=N、 C=C等基团中的碳不与氢
直接相连,在1 13
H-NMR谱中不能直接观测,而在 C-NMR
谱中均能给出特征吸收峰。
3、13C-NMR灵敏度低,偶合复杂。
13 1
4、 C和 H化学位移相差很大,形成的CH n系统符合 n+1
规律,强度比符合二项式展开项系数比。
3
13
三、 C-NMR测定方法
13 1
C-NMR谱中, JCH约100-200Hz,偶合谱的谱线交
迭,谱图复杂。常采用一些特殊的测定方法:
1、质子宽带去偶(噪音去偶)
在扫描的同时,用一个强的可使全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