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核磁共振谱13.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核磁共振谱
一、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1、 原子核及核的自旋
质子 带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 不带电荷
电子
核内带正电荷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核内质子的质量 + 中子的质量 = 原子量
常用 原子量 X序数 示各种原子,
1 12 1 12
如: H 、 C (H、 C )
1 6
有些原子核有自旋现象 (绕自身的轴旋转),
常用自旋量子数 I 表征。
磁核:某些I≠0的核的自旋可产生一个小磁场,
形成磁矩,这种核有磁性,称为磁核。
哪些核有磁性呢?
经验关系:
原子量 原子序数 I 磁性
(1) 偶 偶 0 无 12C , 16O
6 8
(2) 偶 奇 整数 有 2H , 14N
1 7
(1,2,3····)
(3) 奇 奇或偶数 半整数 有 1H , 13C , 15N ,
1 6 7
(1/2,3/2,5/2 ····) 19F9 ,31P15
其中,第(2)类原子核外电子云分布呈椭圆形, 检测
核磁共振信号难。
第(3)类呈均匀的球体, 信号简单, 应用广泛. 1H, 13C.
1H 占氢同位素的99.985%,共振信号强,应用
最广泛。氢核磁共振又称质子核磁共振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简写为1H-NMR
或 PMR.
13 13 13
C的核磁共振,简写为 C-NMR或 CMR 。
13C的含量仅占碳同位素的1.069%,共振信号
13 1
太弱,因此对 C-NMR的研究比 H-NMR 难。
本章
2、 核磁共振现象
在无外磁场强度下,磁核自旋产生的小
磁矩的取向杂乱无章。
磁核放入磁场强度为H 的外磁场中,小磁矩将出现两
o
种取向, 与Ho 同向或反向:
β自旋态
(高能态)
H
o △E
α自旋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