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姜春南(江西新余新钢中心医院 江西新余 336525)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7-0039-02
【摘要】目的 探讨胶乳凝集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方法 利用胶乳凝集反应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并对精密度、线性范围、准确度进行了分析,并检测100例健康人及92例糖尿病及高危人群。结果 健康人群HbA1c参考范围为5.0%plusmn;1.2%,糖尿病及高危人群HbA1c均值为7.30%plusmn;2.3%,线性范围:3%~14%,准确度:相对偏差le;plusmn;15%,精密度:批内CV 2.5%~3.98%,批间CV3.6%~4.88%。结论 该法特异性好,精密度高,结果准确,受到了临床医生及糖尿病患者的好评。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检测 临床意义
HbA1c的形成是一种无需酶催化、缓慢、连续、不可逆的化学反应,其生成速度与血糖浓度成正比,在红细胞生成的120d内,此反映自始至终进行着。因此HbA1c水平所反映的是检测前120d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且与采血时间、患者是否空腹、是否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它稳定可靠地反映以前数周内的血糖水平控制情况,更适合作为糖尿病的监控指标[1]。
1 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2010年5月至12月来本院检测的糖尿病患者共92例,男55例,女37例,年龄为48岁~72岁。2010年健康体检者100例,男64例,女36例,平均年龄44岁。
1.2试剂及仪器设备材料 仪器为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方法原理 本法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直接测定总Hb中HbAlc中的百分含量的方法。样品中总Hb和HbAlc与胶乳有相同的非特异性吸附而固相化,当加入HbAlc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后形成胶乳-HbAlc-鼠抗人HbAlc单克隆抗体的复合物,此复合物由于羊抗鼠lgG抗体而形成凝集,凝集量因胶乳表面固相化的HbAlc量的不同而不同。通过测定其吸光度并与HbAlc百分度的标准曲线比较后,可求出样品中的HbAlc占Hb的百分含量。
2 测定方法
按试剂说明书利用胶乳凝集反应法测定,并对精密度、线性范围、准确度进行了分析[2]。
2.1标本要求 采用抗凝血,在2000rpm2分钟离心后的血细胞层中取样10ul加入到1ml溶血液溶血。室温下孵育15~20min,期间轻轻混匀数次,制成充分溶血标本待测定。
2.2方法步骤 试剂配制:试剂R1:开启后可直接使用,低温保存(4℃)可稳定30d。试剂R2:用一瓶R2a和一瓶R2b混合成工作液后使用(注意:将R2a倒入R2b中,上下颠倒使其充分混匀)。工作液低温避光保存(4℃)可稳定30d。
2.3计算 2点定标,将各管对应的浓度和测得的A绘制线性标准曲线。在全自动分析仪上需采用线性模式进行拟合修正标准曲线。样本浓度可参照该曲线求得。
测定计算:标本预处理主波长660nm检测,HbA1c浓度以%HbA1c表示,由仪器自动完成检测,无需计算。每次测定同时用质控品予以监测。
3 结果
线性范围:2%~14%,gamma;2ge;0.99;准确度:相对偏差le;plusmn;12%;精密度:批内CVle;6.0,批间CVle;10.0%,与有关报道一致[3];健康人正常参考范围:3.0%~5.8%;92例糖尿病患者标本测定值范围为:5.0%~9.4%。
4 讨论
4.1糖化血红蛋白在血液中含量过高会影响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使组织与细胞缺氧,并导致血脂和血粘度增高,进而诱发心脑血管病变。它还会引起肾小管基底膜增厚从而诱发肾病,使眼球晶体被糖化导致白内障,造成未梢循环障碍引起足部病变等。
4.2HbA1c形成取决于血糖浓度与血红蛋白(Hb)接触时间。其次生成量与血中葡萄糖浓度成正比,其糖化过程缓慢且相对不可逆。糖化血红蛋白在血液中含量过高会影响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使组织细胞缺氧,并导致血脂和血粘度增高,进而诱发心脑血管病变。它还会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从而诱发肾病,使眼球晶体被糖化导致白内障,造成末梢循环障碍引起足部病变等。
4.3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国际公认的监测糖尿病的“金标准”,它的监测意义主要有:
4.3.1评价血糖的总体控制情况 因为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