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急性巨大肺脓肿疗效观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急性巨大肺脓肿疗效观察
谢 毓(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 广西防城港 538021)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8-0006-02
【摘要】 本文通过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急性巨大肺脓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得出结论:经纤支镜局部灌洗和局部注药联合内科常规治疗急性巨大肺脓肿,显著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灌洗治疗 巨大肺脓肿 疗效
我们自2003年1月起,在常规全身抗生素治疗等的基础上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巨大肺脓肿24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2003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巨大肺脓肿患者,共48例,均符合内科学急性肺脓肿的诊断标准,且脓肿直径ge;9cm;48例患者依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28—66岁,平均52岁,高热(体温>39℃)22例,咳嗽24例,大量咯脓痰16例,咯血7例,胸痛16例,肺部闻及湿性罗音21例;胸部CT示肺脓肿位于右肺上叶后段6 例,右肺下叶背段、后基底段12例;左肺上叶后段2例,左肺下叶背段、后基底段4例。均为团片状浓密度增高、边缘模糊阴影,中央有透光区(空洞),脓腔的直径9~11cm,内壁光滑,血像中:24例患者白细胞均升高,其中(15~20)times;109 17例,>20times;109/L 5例,均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治疗组24例,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30~68岁,平均58岁,高热(体温>39℃)23例,咳嗽24例,大量咯脓痰18例,咯血6例,胸痛17例,肺部闻及湿性罗音22例;胸部CT示肺脓肿位于:右肺上叶后段4 例,右肺下叶背段、后基底段14例;左肺上叶后段1例,左肺下叶背段、后基底段5例。亦为团片状浓密度增高、边缘模糊阴影,中央有透光区(空洞),脓腔的直径9~12cm,内壁光滑,血像:24例患者白细胞均升高,其中(15~22)times;109/L 16例,>22times;109/L 5例,均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两组痰液与分泌物均作细菌培养+药敏:为混合菌感染,但也有部分未培养出细菌,感染菌为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等。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24 例,敏感抗生素抗炎+体位引流+全身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治疗组24 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经纤支镜肺泡灌洗+局部给药。具体方法:术前禁食6小时,术前30分钟予安定5mg肌注,予2%利多卡因喷雾局部麻醉,术中监测血氧饱和度和心电。经鼻腔插入纤支镜,将纤支镜插入病变肺段或亚段支气管,在直视下吸引支气管内及病灶局部分泌物及阻塞物,抽取分泌物送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然后以37℃生理盐水每次15~30ml经纤支镜注入支气管内,反复冲洗使粘稠的脓液变稀薄,经纤支镜负压吸引(负压设为40~100 cmH2O),直至支气管及脓腔内分泌物吸净、灌洗液较清亮为止,总量约200~350ml。
冲洗后,注入抗生素(抗生素局部用药量一般为静脉给药量的1/2~1/3),缓慢退出纤支镜,嘱患者保持患侧卧位15min,每3d~4d重复1次,直至病灶闭合。治疗中每周复查1次胸片及血常规。治疗4周后评价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
1.3.1 退热效果(体温退至正常时间):1~7d为明显好转,8~12d为好转,12d以上为无效。总有效率:明显好转+好转。
1.3.2 治疗效果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胸片显示病灶完全吸收、脓腔闭合,或尚有纤维化阴影。好转:症状明显减轻,体征基本消失,胸片示病灶部分吸收、脓腔缩小gt;1/2。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胸片显示病灶无吸收改变。总有效率:显效+好转。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chi;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退热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3 并发症
治疗组在纤支镜治疗过程中8例次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未作特殊处理,治疗结束后自行缓解,未出现严重心律失常,10例次出现一过性血氧饱和度轻度降低,吸氧后恢复正常。对照组无上述并发症,但有2例病人并发脓胸。
3 讨论
肺脓肿是一种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呼吸系统严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