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疗效.doc

发布:2018-01-30约2.7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疗效 胥亦龙 鲁秋芳 肖贤富(江西省玉山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 江西玉山 334700) 【中图分类号】R5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4-0226-02 【摘要】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行纤支镜灌洗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纤支镜灌洗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 呼吸机相关肺炎 治疗 选取我院ICU病房自2007年1月~2011年10月,发生在内科或外科疾病基础上的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根据痰培养后药敏结果,选取相应的抗生素应用纤维支气管镜(下称纤支镜)灌洗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20例,与20例常规治疗作比较,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本文40例均为住院患者,均因急性呼吸衰竭而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使用呼吸机,48小时后胸部X线片检查显示肺部有浸润阴影或新的浸润阴影,体检肺部可闻湿啰音,同时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血白细胞总数增高(gt;10.0times;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0.80);体温37.5℃以上;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从支气管分泌物中分离出病原菌,符合VAP的诊断标准[1]。治疗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30~70岁,平均49.8岁;痰培养铜绿假单孢菌5例,大肠埃希杆菌8例,克雷白杆菌4例,其他3例;原发病为颅脑外伤9例,脑出血6例,COPD4例,破伤风1例;病程6~28天。对照组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20~75岁,平均41.6岁;痰培养绿脓杆菌4例,大肠埃希杆菌4例,克雷白杆菌4例,其他2例;原发病为颅脑外伤8例,脑出血6例;病程5~31天。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定时吸痰、点滴抗生素、雾化吸入溶痰剂和抗生素等。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纤支镜灌洗治疗,经气管套管进镜,先行检查,然后用0.9%盐水100~200ml分次于病变部位灌洗吸引,灌洗干净后,经纤支镜注入抗生素,用头孢吡肟1.0g,西力欣0.75g,丁胺卡那霉素0.2g或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将上述药物其中1种用0.9%盐水稀释成10ml,于病变肺段注入5ml,两侧主支气管各注入2.5ml,结束治疗。灌洗治疗时应用血氧饱和度监测。每周治疗1次,疗程1~3周,其中治疗1次者2例,2次者9例,3次者4例。 1.3疗效判断:治愈:症状、体征消失,白细胞计数正常,X线胸片示病灶完全吸收。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白细胞计数基本正常,X线胸片示病灶部分吸收。无效:症状、体征、白细胞计数无变化,X线胸片示病灶无明显吸收或病灶扩大,或患者死亡。治愈、好转均视为有效。 1.4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治疗过程中无1例出现并发症,大部分病例经1次治疗症状明显减轻,病灶吸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数) 组别 例数 优 良 可 差 治疗组 20 43(72%) 12(20%) 5(8%) 0(0%) 对照组 20 34(57%) 9(15%) 8(13%) 9(15%) 其中治疗组治愈11例,好转3例;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3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急危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绕过了机体自主防御防线(如鼻腔等),并有气道黏膜的损害和引流排痰功能的障碍,加上患者营养不良而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气管导管、呼吸机管道、雾化装置和吸痰管的污染,以及不洁空气和医护人员不清洁的手也是诱发肺部感染的因素。因此,VAP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文献报道[2],VAP占院内获得性肺炎的首位,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率高达49%~70%。以往防治VAP的措施包括减少病原菌的侵入、加强患者的营养状态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应用抗生素和缩短通气时间等。但这些措施并未能减轻VAP的病死率,有报道[3],VAP的病死率高达39%~51.6%,是机械通气的主要死亡原因。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