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9讲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第19讲 基因在染色以上和伴性遗传 考纲要求:伴性遗传( Ⅱ) 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 类比推理法 2.实验证明者: 摩尔根 4.结论: 一、基因在染色体上 1.提出者: 依据: 方法: 萨顿 3.实验材料及其优点: 基因在染色体上 二、伴性遗传 染色体组数决定 染色体种类决定 XY型 ZW型 XX XY 雌性 雄性 ZZ ZW 雄性 雌性 (一)性别决定 1.概念 位于性染色体(X、Y或Z、W染色体)上的基因,其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二)遗传特征 同源区段 X Y 非同源区段 非同源区段 思考: 位于性染色体同源区上的基因,其遗传会不会与性别相联系?属于不属于伴性遗传? 类型 患者基因型 遗传特点 伴X染色体 隐性遗传病 伴X染色体 显性遗传病 伴Y染色体 遗传病 2、类型: XaXa、XaY XBXB XBXb XBY 交叉遗传 患者男多于女 隔代遗传 交叉遗传 患者女多于男 隔代遗传患者 患者只有男性 √ 三、伴性遗传计算 已知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聋哑又患色盲的男孩,且该男孩的基因型是aaXbY。请推测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基因型及其概率分别是 A.AAXBY,9/16 B.AAXBY,1/16 或AaXBY,1/8 C.AAXBY,3/16 或AaXBY,3/8 D.AAXBY,3/16 B 四、判断遗传方式 (一)后代性状分离比法 某雌(XX)雄(XY)异株植物,其叶形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下表有关表格数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仅根据第2组实验,无法判断两种叶形的显隐性关系 B.根据第1组或3组实验可确定叶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用第2组的子代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D.用第1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1/2 D 四、判断遗传方式 (二)遗传图谱法 乙 甲 丙 丁 请判断遗传方式: 常隐或伴X隐 常隐 常显或伴X显 常显 方法: 1.先判断是否伴Y遗传 2.再判断显隐性 3.再判断是否伴性 若为显,找男患,看其母女,分析 若为隐,找女患,看其父儿,分析 隐性 Ⅲ -1,Ⅲ-3和 Ⅲ-4 Ⅰ-2, Ⅱ-2, Ⅱ-4 Ⅲ-2 五、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 圆眼 (2) ①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 常 ②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染色体的Ⅱ区段 (1) 由图甲中F1可知,果蝇眼形的________是 显性性状。 X和Y染色体的Ⅰ区段(顺序可颠倒) 五、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 方法: 1.未知显隐性,用正反交法 2.已知显隐性,用显性男性与隐性女性 杂交(ZW型相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