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纵观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点,不难发现,我国经济在驶入快车道的同时,也明显地出现了几大板块,表现出不均衡性的特点:东部经济飞速发展,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而深处内陆的中部和西部则发展相对较慢,差距依然较大。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笔者认为其中甚为重要的一条就是经济发展的环境深深地影响和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环境,即指四周的境况和条件。经济环境则是指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处的一系列境况和条件,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进行一系列能量交换,催生、刺激经济的发展或者延缓、阻碍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史就是一个不断改善和优化经济环境的历史。 ?一、经济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精典作家曾经指出: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人类从事经济活动,推动经济发展亦不例外。经济发展无非是人们从事三次产业的发展,即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质量的好坏,则主要是看其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工业经济的规模和质量,现代服务业的发育程度及其在三次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只有充分认识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联问题,才能使我们抓住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推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经济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实现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比如说,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工业的发展,也同样要有良好的外部条件,包括道路交通、自然资源、电力通讯、自来水、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等硬环境和政策、法制、信用、服务等软环境。只有这些环境好了,企业家就干得舒心,生产经营就专心,企业发展就顺心,扩大再生产和招商引资新办企业的可能性就大,企业的数量就会增多,块头就会增大,就能不断促进经济发展。 2、经济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一个地区要加快发展,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物质资源,就是要有较为充裕的资源和资金投入;二是人力资源,就是要有适应发展需求的各方面人才;三是社会资源,就是要有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的聚集。一个地方环境好,外面的资源就可以引进来,里面的资源就可以释放出活力;环境不好,就会导致“外面的进不来,里面的上不去”。可以说,经济环境既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建设好了,它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推动力量;建设不好,就会成为发展的绊脚石和拦路虎。 3、经济环境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服务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和保健药,良好的服务可以提升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比如,一个地方能为企业提供优惠的政策服务、优质的政务服务、良好的金融服务、较好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就能使企业家安心舒心、使企业办事方便快捷,降低企业生产发展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总之,经济发展的关键,取决于经济环境好不好,聚集的资源要素有多少。特别是以区域交通为条件的硬环境和以政务服务为重点的软环境,已日益成为决定资金、人才等重要资源流向的主要因素,构成了地区间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为此,我们既要清楚地认识地上地下自然资源和区位、基础设施等有形资源,也要深刻了解政风、民风这些经济发展的软环境等无形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发展脉搏,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2、开放程度不高。一是思想观念封闭。思想上的排外,导致工作上的排斥。有一些部门和同志,对外来投资者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解,认为他们是在掠夺本地的资源、制约本地的发展,在政策上设门槛,工作上设卡子,行政上不作为。还有一部分当地群众,眼光短浅、目光狭窄、利益至上,经常找岔设障、阻工闹事、强揽工程、敲诈勒索,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项目的建设。二是对外交流有限。由于受保守思想和落后观念的束缚,不能把本地的经济发展放在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战略思维中来考虑,导致本地经济发展的外向度偏低,外资投入有限,外来企业不多,本地的能源、物质等优质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交流、不能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影响和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三是诚信意识不强。可以概括为表态不算数,承诺不兑现,“三乱”禁不止,分食唐僧肉。有些地方政府或部门,对外来投资项目事先论证不足,对法规政策考虑不周,在土地审批、税收减免等方面因当初的承诺超出了国家政策法规的范围,以至在项目执行中无法兑现承诺;有些则是当初在合同或协议上作出了承诺,后来觉得有些条款吃了亏,或在合同执行中发现了问题,就单方面毁约,给投资者造成损失;还有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或当地群众犯“红眼病”,看到投资商发了财、赚了钱,就想方设法索、拿、卡、要,掠夺投资者的利益。 3、政策落实不力。近年来,各地围绕治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出台了一系列优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