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区域性地基1.ppt

发布:2017-05-24约1.77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八章 特殊土地基及山区地基 第一节 膨胀土地基 第二节 红粘土地基 第三节 湿陷性黄土地基 第四节 山区地基 * * 膨胀土地基 红粘土地基 湿陷性黄土地基 山区地基 冻土地基 一、膨胀土:一般指土中粘粒成分主要由强亲水性的矿物组成,同时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两种特性,具有较大反复胀缩变形的高塑性粘土。一般强度高、压缩性低,易被误认为好土地基。颜色呈黄、黄褐、红褐、灰白或花斑等色,结构致密,为坚硬或硬塑状态。 二、膨胀土地基工程特性: 1)粘粒含量高,一般情况下,强度较高、压缩性低。 2)遇水膨胀隆起、失水收缩下沉和干裂。 三、膨胀土地基危害 产生建筑物的基础外移,房屋开裂(山墙倒八字形缝,外纵墙下部水平缝、地坪开裂等事故。 影响膨胀土胀缩变形的主要原因: 主要内在因素: 1)矿物及化学成分。 2)粘粒的含量。 3)土的密度。 4)含水量。 5)土的结构。 主要外在因素: 1)气候条件。 2)地形地貌。 3)周围阔叶树的影响。 4)日照程度。 裂隙发育,常见光滑面和擦痕,有的裂隙中充填着灰白、灰绿色粘土,在自然条件下呈坚硬或硬塑状态; 多出露于二级或二级以上阶地、山前和盆地边缘丘陵地带,地形平缓,无明显自然陡坎; 常见浅层塑性滑坡、地裂,新开挖坑(槽)壁易发生崩塌等; D. 建筑物裂缝随气候变化而张开和闭合。 膨胀土的判别: 我国《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中指出:具有下列工程地质特征的场地,且自由膨胀率大于或等于40%的土,应判定为膨胀土。 五 膨胀土地基工程措施 设计措施:场地选择、建筑措施、结构处理、地 基处理 施工措施:控制含水量、排水、防水 四 膨胀土地基的勘查与评价 1、膨胀性指标:自由膨胀率、不同压力下的膨胀率、线 膨胀率 2、膨胀土地基的评价 凡自由膨胀率大于40%,具有膨胀土物理力学特征和建筑物开裂特征,且膨胀性较大的粘性土,则判别为膨胀土 红粘土地基:液限大于50%,呈紫红、棕红、褐红色等。 工程特性:高分散性、大孔隙比、饱和、天然含水量高、液性指数小,一般处于硬塑或坚硬状态,有较高的强度和低压缩性。 存在问题:湿胀干缩大,厚度分布不均匀,沿深度含水量增加、土质由硬变软 一 湿陷性黄土地基概念及种类 概念:自重应力或附加应力作用下,受水浸湿结构迅速破坏、显著下沉。 非湿陷性 分类:非自重湿陷性 自重湿陷性 二 湿陷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外因→受水浸湿 原因 内因→结构特征、矿物成分 影响因素:水,胶结物,粘粒 四 湿陷性黄土地基工程措施 地基处理:破坏大孔结构 防水措施:防止地基浸水湿 结构措施:增强建筑物的适应性和抵抗湿陷引起 的不均匀沉降 三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评价 1、湿陷系数: 2、湿陷类型与等级 类型划分:自重湿陷性黄土、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湿陷等级:据总湿陷量分为轻微、中等、严重、很严重 一、土岩组合地基 1、下卧基研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 2、石芽密布并有局部出露的地基 3、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露的地基 4、山区不均匀土岩地基的处理 二、岩石地基 岩石地基的承载力与压缩性 三、岩溶 四、土洞 第五节 冻土地基 第五节 冻土地基 一 冻土地基的设计与防冻害措施 (一)季节性冻土设计与防冻害措施 1 设计原则 2 防冻害措施 在有冻涨性土的地区宜采用下列防冻害措施 1)应尽量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地表排水良好和土冻胀性小的建筑场地。 2)为了防止施工和使用期间的雨水、地表水、地表排水和生活污水浸入地基,应做好排水措施。 3)在冻深和土冻胀性均较大的地基上,宜采用独立基础、桩基础、自锚式基础。 4)对标准冻深大于2.0M、基底以上为强冻胀土的采暖建筑及标准冻深大于1.5M、基底以上为冻胀土和强冻土的非采暖建筑,回填非冻胀性散粒材料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 5)在冻涨和强冻冻涨性地基上,设混凝土圈梁和基础梁。 (6) (7) (8)见书 (二)多年冻土地区地基设计的基本原则 1)、保持冻结 2)、容许融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