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七章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备课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doc

发布:2018-05-12约3.4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重难点] 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重、难点) 重、难点分析: 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那我们就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比较熟悉,但对本次模拟探究实验应注意的问题却知之甚少。教师要注意方法的指导,通过组织学生亲自动手模拟实验、结果分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突破方案: 1.要让学生先做好相应的调查活动:了解什么是酸雨,分析酸雨的成因;2.教师讲授相关的知识:如:如何配制酸雨;怎样测定pH等;3.进一步实施探究实验活动,各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对实验材料进行定时管理、观察、记录,最终在开放性实验室中合作完成探究并撰写探究报告。根据实验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过程,使探究过程具有连续性、完整性。 1.酸雨对植物的影响(视频) 2.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视频) 3.控制温室效应(视频) 4.概述酸雨的危害(动画设计) 5.酸雨的形成 6.酸雨的危害 7.全球变暖 [情境导入] 地球是目前为止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是孕育生命的地方。几百年以来,地球默默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奉献,而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却不断地向地球索取,地球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环境污染,下面我们就来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危害。 [问题导入] “万物生长靠雨露”,如今的雨水对植物的生长真的没有害处吗?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探究酸雨的成分,来了解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1.酸雨 酸雨 酸雨是指PH值在5.6以下的雨水 酸雨指的是雨 雪 雾 雹和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pH小于5.6的,统称为酸雨 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大气中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家族,它们就是由酸雨、酸雪、酸雾和酸性的固体尘埃组成的酸性家族。其中又以酸雨最常见,故常统称酸雨。在20多年前,酸雨还是个别国家和地区的局部问题,所以造成的危害也仅局限在个别国家和地区,但随着工业发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入大气的有关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等)愈来愈多,于是酸雨的危害向全世界蔓延。 酸雨、酸雪、酸雾和酸露都带个“酸”字,顾名思义,这些雨、雪、雾都是有些酸味的。 那么如何判断酸雨呢,有一个量可作为判断水是否为酸性的指标,这个量称为“pH值”。当pH值等于7时,水为中性;当pH值大于7时,水为碱性;当pH值小于7时,水属酸性。那么,当雨水的pH值小于7时,是否就是酸雨呢?那也不是,根据科学家研究发现,在格陵兰,180年前形成的冰的pH值就小于7;在南极,350年前形成的冰的pH值在4.8一5.0之间;1980年,瑞典北极考察队在北纬80度以北地区,测得降水的pH值为5.12。由此可见,在工业化造成的污染之前,天然未受污染的雨水已是酸性的了。因此,科学家按照自然条件计算得出,未受污染的天然雨水的pH值约5.6,呈微酸性。如果大气受到酸性物质的污染,雨水的pH值就会进一步降低,因此,一般将pH值小于5.6的降雨才称为酸雨。 形成酸雨的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因此排放这两种污染物多的国家和地区,也是酸雨多的国家和地区 当酸雨降落到植物上,就会破坏植物叶子表面的蜡质保护层,干扰蒸腾作用和气体交换,进而向植物叶子内部扩散,使植物中毒,轻者减弱光合作用,降低种子的发芽率 和产量,重者使植物中毒死亡。 酸雨还使一些国家中许多原来生气勃勃的美丽湖泊变成水里无鱼邀游、水面不见水禽飞翔的“死亡湖”,在瑞典的85000个湖泊中,已有4000个被酸化,且毁灭了其中的水生植物和鱼类。呈酸性的江、湖、河中鱼类减少或灭绝的原因,主要是使鱼的繁殖受到危害所致。湖、河的酸化还使微生物活动受到影响,这样就减缓了水中有机物的分解,致使水中固体废物不断积累,影响了水中生态系统的循环。 酸雨还会毁灭土壤中的微生物,使有机物分解变慢,土壤板结,透气性差、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酸还可以和土壤里的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可使土壤中的铝渗透出来,这就有可能对生物产生毒性,酸化还会使土壤中的养分流失。 随着酸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酸性增加,对建筑材料的侵蚀也越来越严重,对许多著名的文物古迹、纪念碑和桥梁等造成巨大损失。 酸雨还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根据有些科学家估计,因酸雨的危害,每年要夺走7500一12000人的生命。酸雨可导致癌症、肾病和先大性缺陷患者大量增加,不少人还因酸雨得眼疾、结肠癌、老年性痴呆症以及其他一些疾病。 形成酸雨的另一种“原料”是氮氧化物,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它主要来自火力发电厂和交通车辆排放的尾气。 当知道了制造酸雨的“原料”的来源之后,我们就可以从控制酸雨“原料”的来源着手,达到防治酸雨的目的。世界各国防治酸雨的方法通常是制定控制“原料”排放量的法规,采取各种脱硫技术和脱硝技术,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