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七章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1月2日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分析、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生命观念:使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原理,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形成对生命现象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自然界和生物现象充满好奇,但科学探究能力尚在形成阶段。本节课的主题“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知识层面来看,学生已经接触过生物与环境的基本概念,对生物的生存条件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环境污染的具体形式、影响程度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学生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提升他们的生物学知识水平。
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对于科学探究的完整流程,如假设、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此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也有待提高。
从素质层面,学生逐渐形成了合作意识,但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力尚需加强。在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实验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加以引导和纠正。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具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材,以便查阅相关知识点。
2.辅助材料:准备环境污染与生物影响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吸引力。
3.实验器材:准备水质、土壤等样品,以及观察显微镜、培养皿等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安排实验操作台,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方便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环境污染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学生回答: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和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环境污染的定义和类型:讲解环境污染的定义,介绍环境污染的类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2.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分析环境污染对生物的生存、繁殖、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如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灭绝等。
3.案例分析:以实际案例为例,分析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4.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强调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练习题:布置与环境污染相关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讨论:分组讨论环境污染的解决方法,如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保意识等。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回答: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探究,如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2.小组展示:各小组展示探究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环保意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环保意识,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行为。
2.社会责任感:强调环境保护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七)课堂小结(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环保问题。
(八)布置作业(3分钟)
1.布置与环境污染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查阅资料、撰写环保倡议书等。
2.强调作业要求,确保学生能够按时完成。
总计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环境污染相关的科学杂志文章,如《环境科学与技术》中的关于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的专题研究。
-环境保护相关的纪录片,如《地球脉动》系列中的自然环境保护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