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0年高考地理研讨会.ppt

发布:2016-12-27约2.54万字共8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思考1:高考地理考什么?怎么考? 思考2:高考地理怎样才能得高得分? (一)、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这里的地理信息是指试题中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文字资料、数据、图标、图像、符号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理解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程度、提炼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命题从能力立意出发,强调引入新材料,构建新情境。试题信息蕴含丰富,形式多样。如何获取和解读这些信息,是考生解答问题的起点。 启示:2010年地理命题以能力立意为出发点,以新材料和新情境作为能力考查的载体。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从三个方面理解: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的定性、定量的信息。 题目的文字信息文字表述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包括图表的注记、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设问、备选项等)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文字信息不仅给出是解题的基础材料,还包含了考查的意图、内容和方法,往往隐含着试题的脉络和解题的思路。 考生要根据文字信息明确试题的要求:是定性描述还是定量分析,是判断还是推理,是比较分析还是综合,是说明还是评价是演绎还是归纳等,以及所考查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概念和规律、地理原理和观念等意图概念和原理,能力和方法、主题和观念等。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图形语言形式的信息图表地理信息是指各种类型的地理图形、地理图像、地理数据表格所提供的信息,其载体通常包括地图、坐标图、等值线图、示意图、统计图、模式图、联系图、景观图、表格等。包括地图、示意图、统计图、联系图、景观图等类型。以地图为例,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经纬网、方向、比例尺、图例及注记等。表格信息是指以表格形式呈现的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单位等信息。 地理图标的判读与应用是考查的常见方式和重要内容。通常要求考生能够判读图标中的坐标轴、栏目、数值,点、线、面及其组合等的含义,运用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实现地理语言和图形语言之间的转换。 考生首先要能够判读图表中的坐标、栏目、数值、点、线、面、符号、注记等的含义,运用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实现文字信息和图表信息之间的转换,明确图表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其次要把握图表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它们所反映的特征、规律或原理。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考生需要对题目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事物与现象的空间、属性、时间等特征信息。空间特征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属性特征如地形地貌、岩石、天气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等;时间特征如某一时刻、某一时段等。 在充分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考生需要进一步对这些地理信息进行提炼,以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次要的、无关紧要的信息。对提炼的重要地理信息逐条分析,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建立由这些重要地理信息所构成的线索,从而对相关地理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归纳、评价,获得科学的地理结论。 在对试题信息进行通读、理解之后,考生首先要确定信息指向的主题,围绕该主题对所有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以明确哪些是重要、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次要、干扰的信息。其次要对不同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整合,发掘隐含信息,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建立有关键地理信息所构成的线索,确定解决相关地理问题的要点和途径。 启示:在平时的复习中,要训练考生善于从题目中获取各种有效地理信息,发掘隐含信息,并分析和整合信息,确定解题思路。 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安徽省土地总面积中,各类土地比重约为:平原49.6%,山地15.3%,丘陵27.0%,水面8.1%。完成23-24题。 24.表1中①、②、③、④项符合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的是( ) 表1 土地利用类型结构(%)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地理知识是考查的对象,更是考查的载体。试题从能力立意出发,淡化知识的记忆和复述,强化知识的迁移和整合,关注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淡化单一知识点的个别考查,强化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考查,关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淡化脱离具体情境的理论考查,强化联系特定区域的应用考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