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郭庆光版传播学教程)考研笔记(九)、考研参考书及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 (郭庆光版传播学教程)考研笔记 (九)、考研
参考书及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 (7.23)
第五章 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
第一节 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的定义:P73
一、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人体具有信息传播系统特点P74
二、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人内传播的几个环节和要素(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P76-77;
从四个方面理解人内传播P77
三、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密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主我客我的概念P78,主我客我的关系P79);
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人能自身进行互动P79,“自我互动”其本质是社会互动的内在化P79-80 );米德关于
内省式思考的观点P80-81
第二节: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的定义P81
一、际传播的动机:人际传播的四个动机P82-83;库利的“镜中我”理论P82-83
二、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人际传播的四个特点(渠道多方法活、意义丰富复杂、双向性强、非制度化)
P83-84;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两个主要研究领域P84-85
三、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姿态的传播功能;外观形象与自我表达;自
我表达与社会价值规范P85-88
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人内传播是个体系统内的传播。人内传播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
人内传播的主要环节和要素: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人内传播还伴随着人的感情和复杂的心理
活动。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自我可以分解为两方面。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
来。 另一方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人的自我是
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主我是形式,客我是内容。互动的介质时信息——“有
意义的象征符”
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把自身作为认识的对象,与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并对自己采取行动。
“自我互动”在本质上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在化,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
自我互动过程中,人脑中会出现关于他人的期待,个人会沿着自己的立场或行为方向对他人期待的意义进行能动
的理解、解释、选择、修改和加工,重新加以组合。
自我传播同样具有社会性,是与他人的社会传播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通过自我传播,人能够在与社会、他
人的联系上认识自己、改造自己,不断实现自我的发展和完善。
内省式思考:短期的、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自我反思活动。
内省式思考过程,与周围的社会环境、他人有着密切联系。内省过程中,个人会分析和推测别人是如何考虑的,
在与他人的联系上形成自己的态度轮廓。这个过程也是一个重新构筑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过程。
内省式思考不仅是横向的社会过程,而且是一个将过去和未来联系起来的、纵向发展和创造的过程。个人把自己
的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全部调动起来,对它们的意义重新进行解释、选择、修改和加工,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与新
的状况相适应的新的意义和行为。
第二节 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人际传播的动机:
1、 首要动机和目的是获得信息。
2、 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3、 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库利“镜中我”概念: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
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人的自我是在与
他人联系中形成的。包括三方面: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2、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3、
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镜中我”也就是“社会我”。以“镜中我”为核心的自我认知状况取决于与他人传播的程度。
4 、 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人际传播大致分为两种:面对面的传播和借助某种有形的物质媒介的传播。
人际传播的特点:
1、 人际传播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2、 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多种渠道和手段的配合,会形成特殊的传播情境,产生新的意义。
3、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是一种高质量的传播活动,尤其在说服和沟通感情方面效果好。
4 、 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传播关系的成立上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非强制性,
人际传播主要是建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