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染色体的结构变异讲义.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结构变异的形成:断裂—重接
1 染色体产生折断的因素:
– 自然:温度剧变、营养生理条件异常、遗传因素等;
– 人为:物理射线与化学药剂处理等。
2 染色体折断的结果:
– 正确重接:重新愈合,恢复原状;
– 错误重接:产生结构变异;
– 保持断头:产生结构变异。
3 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 形成、类型与特点;
– 细胞学特征与鉴定;
– 遗传效应。
第一节 缺失
(Deficiency)
一、缺失的类型与形成:染色体丢失了一个区段。
– 顶端缺失(terminal deficiency) ;
– 中间缺失(interstitial deficiency) ;
– 整臂缺失(whole-arm deficiency );
(1个断点)
(2个断点)
• 顶端缺失的“断裂—融合—桥”循环:
– 断头与无着丝粒断片(fragment) ;
– 双着丝粒染色体(decentric chromosome) ;
– ―断裂—融合—桥”(裂合周期) 。
• 顶端缺失的形成(断裂)
• 复制
• 姊妹染色单体顶端断头
连接(融合)
• 有丝分裂后期桥(桥)
• 新的断裂
产生缺失的原因:
(1)断裂-重接假说;
(2)染色体纽结;
(3)不等交换;
(4)转座因子可以引起染色体的缺失和倒位。
缺失杂合体(deficiency heterozygote):
正常和缺失染色体配对;
缺失纯合体(deficiency homozygote)
(1)染色体损伤后产生断裂(末端缺失)或非重建性愈合(中
间缺失)。(断裂-重接假说)
条件:
自然:温度剧变、营养生理条件异常、遗传因素等;
人为:物理射线与化学药剂处理等。
染色体折断的结果:
正确重接:重新愈合,恢复原状;
错误重接:
保持断头:
(2)染色体纽结
(3)不等交换:(unequal crossing over)
(4)转座因子可以引起染色体的缺失和倒位
MuDR+
MuDR-
Mu TIR 同源的序列较保守的约220bp TIR 。
TIR Internal Seq. TIR
二、鉴定缺失的细胞学方法
• 无着丝粒断片;
– 最初发生缺失的细胞在分裂时可见无着丝粒断片。
• 缺失环(环形或瘤形突出) ;
– 中间缺失杂合体偶线期和粗线期出现;
• 二价体末端突出;
– 顶端缺失杂合体粗线期、双线期,交叉未完全端化
的二价体末端不等长。
注意:
– 较小的缺失往往并不表现出明显的细胞学特征;
– 缺失纯合体减数分裂过程也不表现明显的细胞学特
征。
三、缺失的遗传效应
1.缺失对生活力的影响
(1)缺失基因的数目和重要性;
– 基因所决定、控制的生物功能丧失或异常;
– 基因间相互作用关系破坏;
– 基因排列位置关系改变。
(2 )缺失个体是二倍体还是多倍体;
(3 )缺失配子是雄配子还是雌配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