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与钬激光汽化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效果分析.doc

发布:2018-01-29约2.88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与钬激光汽化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效果分析 湖南省平江县第四人民医院 145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与钬激光汽化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给予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钬激光汽化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总有效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总有效率高,Plt;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与钬激光汽化术均为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相比之下钬激光汽化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效果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钬激光汽化术;腺性膀胱炎;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分析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与钬激光汽化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30岁-65岁,平均年龄40.0plusmn;6.5岁。临床表现:4例腹痛、排尿困难,6例血尿,20例尿道刺激症状。病变部位:10例三角区外,20例膀胱三角区。临床分型:5例黏膜无显著改变型、10例慢性炎性反应型、10例滤泡状水肿型、5例乳头状瘤样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31岁-64岁,平均年龄41.0plusmn;6.2岁。临床表现:5例腹痛、排尿困难,7例血尿,18例尿道刺激症状。病变部位:11例三角区外,19例膀胱三角区。临床分型:4例黏膜无显著改变型、9例慢性炎性反应型、11例滤泡状水肿型、6例乳头状瘤样型。两组患者在数量、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gt;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给予全身麻醉,使用等离子电切系统(Olympus),电切镜(26 Fr),电切功率为200 W,电凝功率为80 W,以氯化钠溶液(0.9﹪)为膀胱灌洗液,于持续冲洗下将病变黏膜切除,范围为病变外2.0cm,深度为膀胱浅肌层。术后留置三腔尿管(22Fr),膀胱持续冲洗1天[1]。 1.2.2观察组给予钬激光汽化术治疗:给予全身麻醉,使用钬激光(科医人),功率为40 W,以氯化钠溶液(0.9﹪)为膀胱灌洗液,于持续膀胱冲洗将病变黏膜汽化。范围为病变外2.0cm,深度为膀胱浅肌层。术后留置三腔尿管(22Fr),膀胱持续冲洗1天。两组均在术后第5天将尿管拔除,均未予膀胱灌注化疗。术后每个3个月进行1次膀胱镜复查[2]。 1.3疗效评价 治愈,即患者症状消失,行膀胱镜复查显示膀胱黏膜光滑,或者活检报告正常;好转,即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存在间歇性的尿路刺激症状,行膀胱镜复查显示黏膜正常,或有散在的小片炎性病灶存在;无效,即患者症状未有改善,或症状改善后又复发,行膀胱镜复查显示未有改善,或活检报告显示未有改善[3]。 1.4观察项目 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总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61536;#61539;plusmn;s)表示,采用t检验,以Plt;0.05为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总有效率比较,详见表一: 由表一可见,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总有效率高,Plt;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腺性膀胱炎属于一种临床少见的非肿瘤性炎性病变,该病同时存在上皮增生、化生病变,过程为其上皮增生凹入形成Brunn巢,内里出现裂隙,有环状、分支状管腔形成,其中心形成腺性化的腺体结构,同时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该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和膀胱外翻、神经源性膀胱、膀胱梗阻、膀胱结石、膀胱慢性炎症有关。病理发展过程、临床发病特点具有特殊性。发生部位主要为输尿管口、周围膀胱颈部、膀胱三角区等位置。临床分为黏膜无显著改变型、慢性炎性反应型、滤泡状或绒毛状水肿型、乳头状瘤样型[4]。多数学者认为该病本身属于良性病变,有恶变可能性,为癌前病变的一种表现,临床进展为腺癌较为常见。该病患者如出现腺瘤样的增生病变,则应高度怀疑为恶变,伴随非典型增生、细胞结构紊乱为癌变先兆。临床治疗腺性膀胱炎主要以药物治疗(膀胱腔内灌注法)、手术治疗(腔内或开放手术)、药物联合手术治疗为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