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国学启蒙教学设计10《随园诗话》.docx

发布:2018-07-05约1.05万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国学启蒙教学设计10《随园诗话》  10《随园诗话》  一、 教学目标:  1、学生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  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2、学生通过诵读、记背,读熟品味出道理,变成自己的东西。  3、学生深刻了解文章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背诵这首诗是重点,难点是能够理解诗的意思,并翻译出译文。  突破措施:通过配乐的经典回放,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1、启发导入  音乐播放:随园诗话  让学生反复听几遍后,开始朗读,可以分角色朗读。  2、出示译文  让学生理解后开始背诵。  3、作者简介  四、教学反馈  学生集体背诵,学生对抗赛。  11王戎识李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古文王戎识李。老师来介绍一下王戎这个人物。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于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于,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这  二、自学生字词  第一步,查找生字、难词:  1)诸:众,许多的意思。  2)尝:曾经的意思。  3)折:压弯的意思。  4)竞走:争先恐后地朝前跑去。  5)人:过路人。  6)之:代词,指王戎。  7)信然:果然如此的意思。  三、理清文章  归纳段落大意。一文分成四层:  第一层,简介人物和事情发生的背景。  第二层,写王戎和他的伙伴们看见李树多子时的不同表现。  第三层,写王戎不与诸小儿竞走取李的原因。  第四层,写王戎推理的正确性。  第四步,归纳中心思想。记叙了小儿王戎识李的故事,表现了他遇事不盲从,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第五步,在以上各步的基础上,写一篇小文章,逐段逐节进行分析,夹叙夹议进行讲解。实际上是一篇小“教案”。  《王戎识李》浅析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世说新语》是魏晋轶事小说的代表作品,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书中不少故事,如“周处除三害”、“祢衡击鼓骂曹”、“温娇娶妇”、“望梅止渴”、“曹植七步成诗”等,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新亭对泣”、“谢女咏雪”、“管宁割席”、“子猷访戴”等,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全书语言精炼,辞意隽永,对后代笔记文学颇有影响。梁刘孝标为作注释。后代仿《世说》者极多,在我国古小说中自成一体,《王戎识李》一文就是摘自此书。  王戎是《王戎识李》中的主要人物,西晋琅砑临沂(今属山东)人。字睿仲,好清谈,为“竹林七贤”之一。惠帝时,累官尚书、司徒,贪吝好货,广收八方园田,积钱无数,每自执牙筹,昼夜计算,为时人所讥。  《王戎识李》这篇文章共分四层。  第一层是“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诸”:众,许多的意思。“尝”:是曾经的意思。言下之意就是“王戎识李”这件事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生的,王戎并非事先就知道旁的李子是苦的。“七岁”:是指王戎当时的年龄。当时,年仅七岁的王戎就能正确地对事物进行严谨的推理,真不愧为名副其实的神童,作者明确地指出王戎当时的年龄,是为了突出“年龄小”,为下文打下伏笔。作者在这一层简介了人物和事情发展的背景。  第二层是“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多子折枝”,形容李子多得压弯了李树的树枝。“多子”,可引申为无人采摘的意思。“竞走”,争先恐后地朝前跑去。作者在此形象地描绘出儿童嘴馋的特点——争着摘李子吃,但对于同样属于儿童的王戎来说,他却没有去争着摘李子吃,他为什么不去摘呢?是因为他不爱吃那红得发紫的李子,还是因为他的妈妈不允许他随便在外面吃李子?于是,作者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这层是写王戎和他的伙伴们看见李树多子时的不同表现。现在,让我们带着作者特意留下的不解之谜,继续阅读第三层。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之”:指王戎。“人”指过路的人。我想这个过路人一定是个大人,为什么呢?因为前面我们分析了小儿嘴馋,如果他见别人摘李子吃,他必定也会跑去采摘。所以,我认为这个过路人一定是个大人。这个大人对“诸儿竞走取李,惟戎不动”这件事疑惑不解,连大人都没有想到那李子是苦的,而他却想到了,由此反衬出了王戎的智慧。这一层是写王戎不与诸小儿竞走取李的原因。阅读了这一层,作者设置的不解之谜就迎刃而解了。他不去摘李子,是因为他认为李子是苦的。为什么他知道李子是苦的呢?结论来自于严谨的推理,王戎的推理过程是:李树在道旁,既然果实累累,且均已成熟,为什么无人采摘呢?原因一定是因为李子是苦的,苦李子谁愿吃呢?如果是甜李子,早就会被人摘光了,怎么还会有他们的份呢?因此,他认为“此必苦李”。王戎的这种推理方法属于演绎推理中的直言三段论,他从“树在道旁而多子”这个已知的一般原理,得出关于“此必苦李”的特殊结论。在此,文章省略了大前提,即李树在道旁多子,成熟而无人采摘,必苦李。小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