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最新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文言文阅读 ( 一 ) 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小题。
长相思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根据上面两首词,说说 “长相思 ”词的写作特点。
2)两首《长相思》都写到 “山 ”“水”,但蕴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 ( 1)一首 36 字;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 4 句;一韵到底,有叠韵;取材上多写
相思之情。
(2)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 “吴山点点愁 ”用拟人
化的手法婉转的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
恨。纳兰《长相思》里提到 “山一程,水一程 ”,与 “风一更,雪一更 ”的两相映照,暗示出
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
首词表达纳兰 “思归 ”的委婉心境。
【解析】 【分析】( 1)这两首词的词牌都是长相思,要从字数、句数、押韵、平仄、主旨
等对这两首词进行比较、总结、归纳。字数:都是 36 字;句数:上下阕各有 4 句话;押
韵:一韵到底;主旨: 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2)白诗,从下阕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闺怨词,少妇丈夫外出,随着汴水、泗水向东南行,到了遥远的地方。少妇思念丈夫,她
的心也随着流水去追随丈夫的行踪。“吴山点点愁 ”用拟人化的手法,愁的不是吴山,而是
少妇。因此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纳兰诗,由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可看出这首诗表达对故园的思念, “山一程,水一程 ”,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
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离家越远,思乡之
情越浓烈。因此,这首词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
故答案为: ⑴ 一首 36 字;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 4 句;一韵到底,有叠韵;取材上多写
相思之情。 ⑵ 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 “吴山点点
愁”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的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
念与怨恨。纳兰《长相思》里提到 “山一程,水一程 ”,与 “风一更,雪一更 ”的两相映照,
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首词表达纳兰 “思归 ”的委婉心境。
【点评】 ⑴ 本题考查对有关 “词 ”的常识。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等,平时学习时多积累一些诗词,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⑵ 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
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哀朽惜残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 ( 1)表达了诗人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情感。
(2)对比。 “朝奏 ”“夕贬 ”“九重天 ”“路八千 ”对比鲜明,突出表现了诗人自己 “朝 ”“夕”之间角
色的急剧变化,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
【解析】 【分析】( 1)结合这两句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韩愈一心为国家利益着想,不顾自己年老体衰,由此看出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情感。
( 2) 结合诗句内容即写作背景分析,这两句诗的大意是: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
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 “朝奏 ”与 “夕贬 ”, “九重天 ”与 “路八千 ”都形成对比鲜
明。唐元和十四年 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
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后经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诗人早上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