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 第17章 其他细菌.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节 军团菌属( Legionella) 嗜肺军团菌 (L. pneumophila) 生物学特性 革兰阴性杆菌,常规染色不易着色 用Dieterle镀银法染成黑褐色 Giemsa法染色染成红色 端生或侧生鞭毛,有微荚膜 需氧菌 化学消毒剂敏感 致病物质 微荚膜 菌毛 毒素 多种酶 所致疾病 军团病 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带菌飞沫。 中央空调冷却塔用水污染军团菌而 导致感染。 临床类型: 流感样型(轻症型) 肺炎型(重症型) 肺外感染 免疫性 嗜肺军团菌为胞内寄生菌 细胞免疫在抗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诊断与防治 标本:可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胸水、 活检肺组织及血液等 检查:直接法荧光抗体染色镜检 活检组织标本Dieterle镀银法染色 分离培养 血清学检查 预防:加强水源管理 治疗:首选红霉素 第四节 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 生物学特性 直或微弯杆菌,有荚膜,单端有1~3根鞭毛,运动活泼 需氧,4℃不生长,42℃生长 带荧光的绿色水溶性色素 溶血环 抵抗力强 致病性与免疫性 广泛存在自然界与人体,为人体内的正常菌群 多见于皮肤粘膜损伤与机体免疫力下降病人 几乎可感染人体的任何组织和部位 表现为局部和全身化脓性炎症。多见于烧伤和创伤后感染。 婴儿:流行性腹泻 诊断与防治 标本取炎症分泌物、脓液、血液等分离培养 预防:伤口、手术器械等严格消毒 疫苗 治疗:可选用庆大霉素、多粘菌素等 第17章 其他细菌 一、生物学性状 第一节 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 形态与染色 白喉棒状杆菌(C.diphtheriae) 培养特性 吕氏培养基 0.03%~0.04%亚碲酸钾 变异性 形态、菌落、毒性 抵抗力 煮沸1min或加热58℃10min可致死 3%来苏10min死亡 本菌对青霉素和常用抗生素比较敏感。 对湿热抵抗力不强 一般消毒剂敏感 对日光、寒冷、干燥抵抗力较强 二、致病性 致病物质 白喉毒素:A和B两个片段 所致疾病 流行季节:秋冬季 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白喉杆菌 鼻咽部 毒素 吸收入血 心肌受损 死亡 (晚期死亡原因) 局部 粘膜细胞坏死 血管扩张 组织水肿 纤维蛋白原渗出炎症细胞 假膜 (早期死亡原因) 软腭麻痹 肾上腺功能障碍 声带麻痹 膈肌麻痹 白喉棒状杆菌 白喉 体液免疫为主,依靠血中白喉抗毒素中和外毒素。机体免疫与年龄的关系: 三、免疫性 <6月: 免疫力强 自然被动免疫 6月-5岁: 免疫力弱 需人工主动免疫加强 >5岁: 免疫力强 隐性感染,人工主动免疫 一般情况: 白喉以前好发于儿童,但随着计划免疫的推广,儿童、青少年发病率降低,在人群中传播减少,隐性感染机会减少,发病年龄有推迟现象。1955年,15岁以上患者占13.7%,1975年,15岁以上患者占77.0%。 1.标本:假膜边缘取材;2.直接涂片镜检: 美兰染色 革兰染色 Albert染色 菌体排列异染颗粒 典型 结合临床可初步诊断 四、微生物学检查: 接种 37℃ 6-12h 12-18 h 灰白色小菌落 亚碲酸钾琼脂平板 接种 培养 黑色菌落 吕氏血清斜面 标本 涂片镜检 3.分离培养 4.毒力试验 体内法:豚鼠体内中和试验 体外法:琼脂Elek平板毒力试验 (一)预防 1.人工主动免疫 注射白喉类毒素。 目前国内应用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的混合制剂 (DPT 混合疫苗,又称白百破三联疫苗) 。 2.人工被动免疫 与白喉病人密切接触的易感儿童应肌肉注射白喉抗毒素进行紧急预防。 五、防治原则 (二)治疗 1.抗生素的应用 青霉素、红霉素,不仅能抑制白喉棒状杆菌的感染,也能预防恢复期带菌者的出现。 2. 抗毒素 应尽早注射足量白喉抗毒素,注射前作皮肤试验,阳性者进行脱敏治疗。 第二节 鲍特菌属(Bordetella) 百日咳鲍特菌(B. pertussis) 副百日咳鲍特菌(B. prapertussis) 支气管败血鲍特菌(B. bronchiseptica) 鸟鲍特菌(B. avium) G-短小杆菌,初次分离时营养要求较高, 常用含甘油、马铃薯、血液的鲍-金培养基 35~37℃经4~5d可形成1mm大小、有光泽的珍珠样菌落。 生物学性状 百日咳鲍特菌的致病物质包括荚膜、菌毛、内毒素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传染源:早期病人或带菌者; 传播途径:经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