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学微生物学 弧菌属与厌氧性细菌.ppt

发布:2024-11-11约2.93千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大群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的G-单毛菌。分布广泛:尤以水中最多。致病菌主要有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与肠杆菌科不同的是氧化酶试验阳性。弧菌属vibrio*霍乱弧菌V.cholerae引起烈性传染病霍乱。自1817年已发生过7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前6次由古典生物型引起,第7次由Eltor生物型引起。1992年出现新流行菌株O139,是目前在东南亚各国流行的主要病原菌,涉及多个国家,引起我国和世界的高度重视。1883年Koch在埃及霍乱病人粪便、尸检肠道病变组织中首次发现并分离成功霍乱弧菌。*一、生物学性状形态:G-弧菌,单鞭毛;培养与生化:耐碱不耐酸,pH8.8~9.0抗原:O、H抗原,根据O抗原分为206个血清群,其中O1群与O139群引起霍乱。O1群包括古典和Eltor生物型。H抗原无特异性;O139在抗原性上与O1群无交叉人类宿主*二、致病性致病物质:菌毛和鞭毛2.霍乱肠毒素*AB5toxin,经溶原性转化获得;GM1神经节苷脂受体*所致疾病引起霍乱,人是唯一易感者,为甲类法定传染病。症状:典型病例剧烈腹泻(无痛性腹泻)、呕吐(severevomiting)、腓肠肌痉挛,米泔水样便(rice-waterstool),脱水(20-30L/d)、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acidosis)、低钾血症(hypokalemia)、低容量性休克、心率不齐、肾衰(renalfailure)。O139感染在某些患者出现痉挛,细菌可进入外周血引起发热、菌血症、败血症。*三、免疫性可获得牢固免疫,再感染少见可出现保护性抗肠毒素抗体、抗菌抗体。*四、微生物学检查(首例及时诊断)标本:水样便、肛拭子直接镜检:G-弧菌,悬滴试验观察动力(鱼群样穿梭)*不适于保存于甘油盐水缓冲液分离培养:碱性蛋白胨水增菌↓TCBS分离培养(thiosulfate-citrate-bile-salts-sucrose)↓生化反应、玻片凝集试验*碱性蛋白胨水pH(8.0-9.0)TCBS培养基(发酵蔗糖)*五、防治原则及时报告疫情。O1群霍乱弧菌死菌苗肌肉注射。治疗:口服补液盐(oralrehydrationtherapy)、抗菌*副溶血性弧菌V.parahemolyticus主要存在于海产品中;嗜盐性培养:3.5%NaCl;引起食物中毒;致病物质:溶血毒素,鞭毛、荚膜、生物膜,粘附素等;症状从自限性腹泻至中毒霍乱样腹泻,属感染性食物中毒,还可引起浅表创伤感染、败血症等。*TCBS培养基:显示绿色菌落,非蔗糖发酵*厌氧性细菌

anaerobicbacteria1、必须在无氧环境下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2、根据能否形成芽胞厌氧芽胞梭菌无芽胞厌氧菌*与人类疾病相关的无芽胞厌氧菌革兰阴性革兰阳性杆菌球菌杆菌球菌类杆菌属普雷沃菌属紫单胞菌属梭杆菌属韦荣菌属丙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真杆菌属放线菌属消化链球菌属*无芽胞厌氧菌形态与染色:多形态性,有球菌、杆菌,有G-菌、G+菌,无芽胞;属正常菌群,可转为条件致病菌,多为内源性感染;无特定病型,多为化脓性感染,严重者可导致败血症;对氨基糖甙类无效,药物敏感试验是必要的。*厌氧芽胞梭菌属

ClostridiumG+大杆菌,可形成芽胞;广泛分布于土壤、人和动物肠道;抵抗力强;可产生强烈外毒素,引起破伤风、气性坏疽、肉毒中毒等,多数为外源性感染;专性厌氧培养。*破伤风梭菌

C.tetani是破伤风(tetanus)的病原菌。外伤感染后死亡率达20%,新生儿死亡率可高达90%。*一、生物学性状G+杆菌,周身鞭毛,无荚膜,形成芽胞后菌体成鼓槌状严格厌氧大多生化反应阴性芽胞抵抗力强*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物质: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裂解成A链(轻链)和B链(重链)↓B链与脊髓前角抑制性神经元胞浆膜上受体结合,A链进入胞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