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炭疽芽孢杆菌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厌氧性细菌-炭疽芽孢杆菌.ppt

发布:2020-12-25约1.58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 * *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第二部分 微生物学各论 动物源性细菌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孙运芳 炭疽芽胞杆菌 (Bacillus anthracis) 一、临床意义 炭疽是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是牛、羊等食草类动物的传染病 人可通过接触或摄食病畜及畜产品而感染 “生物恐怖” 致病物质 荚膜 抗吞噬,有利于细菌在组织内繁殖扩散 炭疽毒素 保护性抗原、致死因子、水肿因子 损害微血管的内皮细胞,增强血管壁通透性,是发病和死亡的主要致病因素 所致疾病 炭疽病: 传染源:患病食草动物及其制品或被污染物 传播途径:接触——皮肤炭疽 食入——肠炭疽 吸入——肺炭疽 可并发败血症,炭疽性脑膜炎等 乙类传染病 发生肺炭疽按甲类处理 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一)炭疽芽胞杆菌基本特性 形态结构: 致病菌中最大的G+杆菌 两端平切、竹节状 有毒株可有明显荚膜 二、 微生物学检验 炭疽芽胞杆菌 亚甲蓝染色×1000 革兰染色×1000 芽胞——卵圆形,小于菌体,位于菌体中央 多在有氧条件下形成,25~30℃,在培养基中、土壤内、动物尸体解剖后暴露在空气中,都易形成芽胞 在活体或完整未解剖尸体内不形成芽胞,尸 体严禁解剖 抗原成分: 菌体多糖抗原: --与毒力无关,耐热、耐腐败,长时间煮沸仍能与特异性抗体发生环状沉淀反应(Ascoli热沉淀反应) --特异性不高,能与其他需氧芽胞杆菌、14型肺炎链球菌、人A血型抗原发生交叉反应 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生长条件不严格,最适温度30~35℃ 普通琼脂平板—扁平、粗糙、不透明、灰白色、无光泽,边缘不整齐的菌落,低倍镜下菌落边缘呈卷发状 BAP:12~15h不溶血,24h后轻微溶血 其他需氧芽胞杆菌大多溶血明显而快速 炭疽杆菌在血琼脂平板中菌落 肉汤—絮状沉淀生长 明胶—35℃18~24h表面液化成漏斗状 NaHCO3血清琼脂平板: --有毒株--M型菌落,挑取时呈黏丝状(鉴别要点) --无毒株--R型菌落 抵抗力 --芽胞抵抗力很强,煮沸10min或干热140℃3h才能杀灭 --在干燥土壤中或皮毛中常温下存活数十年致病力不减,牧场一旦污染,传染性可持续数十年 --芽胞对化学消毒剂抵抗力不一,对碘和氧化 剂较敏感,常用以下方法杀菌: 1:2500碘 10min、 3%H2O2 1h、 4%高锰酸钾 15min、 0.5%过氧乙酸 10min --对磺胺、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和环丙沙星均敏感 鉴别实验 串珠试验: --接种于含青霉素(0.05~0.5U/ml)的肉汤 中,35℃ 6h,大而均匀成串的圆球状菌体 --与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有关 --类炭疽杆菌无此现象 THE END * *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 * * * * * * * * * *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