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VPA植入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应用效果探析.doc

发布:2017-05-24约2.55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VPA植入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超声引导静脉输液港(VPA)植入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9月~2016年3月在我院就医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各25例。观察A组患者实施超声引导颈内静脉VPA植入术,对照A组患者实施非超声引导颈内静脉VPA植入术;观察B组患者实施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VPA植入术,对照B组患者实施非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VPA植入术。观察四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舒适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A组的手术成功率及舒适度明显优于观察B组、对照A组及对照B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相关检查,并且嘱患者卧床休息、吸氧和监护治疗。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VPA植入术的具体工作如下:进行常规的术前准备工作,使患者保持平卧姿势,对乳腺癌患者的输入采取健侧锁骨下静脉入路,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均采取右侧锁骨下静脉入路。使用超声扫描锁骨下静脉状况,再于锁骨中外10~20 mm处行穿刺术。使用超声引导来精准地确定穿刺点到胸锁关节和到第三肋骨的距离,从而确定导管插入长度。由穿刺点向下外侧做一个3 cm长的切口并实行钝性分离皮囊操作,放置VPA底座连接导管。在预置VPA底座处做2 cm的横切口并实行钝性分离,做出一个皮下口袋拟放置VPA底座。由底座处到静脉入口处,推送至隧道针尖端且要打通隧道。术后2 h内对术口处进行加压处理,以防止伤口渗血或出现皮下血肿。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排除血气胸,术后要拍摄胸部X线来精确掌握导管头的位置,并预防性对患者使用4~5 d的抗生素。超声引导颈内静脉VPA植入术的具体工作如下:首先进行术前的常规准备工作,使患者保持垂头仰卧姿势,与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植入方式一样,对乳腺癌患者的输入采取健侧锁骨下静脉入路,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均采取右侧锁骨下静脉入路。使用超声引导来确定穿刺点,颈内静脉穿刺处应距锁骨上2~3 cm。当出现暗红色静脉血回血,此时则表明穿刺成功。然后送入导丝10~15 cm,在撤出穿刺针,在穿刺点做1 cm的切口且将血管扩张器和插管鞘沿着血管送入静脉,抽出扩张器和穿刺针。然后将导管沿着插管鞘送入颈内静脉,在撤出导丝和插管鞘。在预置VPA底座处做一个2 cm的横切口,然后钝性分离出一个皮下口袋,用该口袋来放置VPA底座。同样的,超声引导颈内静脉VPA植入术也需要从底座推送隧道针尖端于静脉入口,并且还要打通隧道。术后对患者拍摄胸部X线来精确掌握导管头位置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舒适度以及手术时间。手术结束后,肿瘤完全消失,且维持时间在4周以上,则为手术成功。手术结束4周内,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舒适情况,同时观察感染、气胸、心律失常、神经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 P   本研究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超声引导锁骨或颈内下静脉VPA植入术比实施非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VPA植入术更具优势,相对于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VPA植入术,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超声引导颈内静脉VPA植入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 综上所述,采用超声引导的VPA植入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有极其积极的影响,且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VPA植入术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舒适度都优于超声引导颈内静脉VPA植入术 [参考文献] [1]但操,刘雪君,鲍华雄,等.超声引导静脉输液港植入术临床应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6):912-914. [2]肖雄升,张智,张远起,等.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置入植入式输液港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1):107-109,110. [3]张晓玲,许英娜,汪丹,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7):136-139. [4]付小伟,孙洪涛,顾志菊,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临床应用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4):59-63. [5]孙玉巧,周涛,李云涛,等.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临床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2014,52(8):408-611. [6]沈煜,路红玲,葛琰,等.不同术式植入静脉输液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99-101. [7]李丽,吕海芳.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01-10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