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卷]安徽省周集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安徽省周集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签字笔在准考证号空格里填上考生号和涂黑相应的数字和科目。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50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1分,共50分。
6.关于甲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的高压中心 B.北半球的低压中心
C.南半球的低压中心 D.南半球的高压中心
7.关于A、B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A地吹西北风,风力强于B地
B.A地吹东南风,风力强于B地
C.A地吹东北风,风力弱于B地
D.A地吹偏南风,风力弱于B地
每年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都会受到十多次台风的侵袭。2010年最强台风“鲇鱼”又对广东、福建的机场航班造成严重影响。读图回答下题。
8. 下面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台风“鲇鱼”气流运动状况的是 ( )
9.下列四幅等压线图(单位:百帕)中,能正确反映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
在气压带和b之间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甲地气候成因是:(??? )
A.全年东北信风控制
B全年副高控制,降水少
C受副高和西风控制,降水少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
14.图中沙坡头扎设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宁夏平原的农田 ?B.保护铁路畅通无阻
C.调节气候?? D.减少水土流失A、①②③④ B、C、 D、 ①地区每年1月的气候特征为
A.寒冷干燥 B.温和湿润
C.炎热干燥 D.炎热多雨
19.②地区最热月均温约为24℃~28℃,③地区西海岸最热月均
温约为16℃~21℃,导致这种气温差别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20~21题。
20.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
A.温室效应 B.热力环流 C.海陆热力差异 D.风的形成
21.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
22.依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右图中流经甲地沿海洋流的性
质和所属大洋环流的流向应是( )
A.寒流——顺时针方向流动 B.寒流——逆时针方向流动
C.暖流——顺时针方向流动 D.暖流——逆时针方向流动
23.
A.修建水库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等人类活动,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图中的④
B.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的主要是由⑥④⑦构成的水循环
C.人工降水会改变③的时空分布
D.植树种草会造成⑧的增加
读“某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各类土地的付地租能力
与该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24题。
24.在城市规划时,运用的新技术手段是A.RS??? B.GPS????
C.GIS???? D..图为某地连续四天天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1月16 白天气温最高B.1月17日昼夜温差最大
C.1月18 易出现霜冻 D.1月19易形成夜雨
右图为淮河流域图,读图回答26~27题。
26.淮河水系参与的水循环主要是(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空循环
C.陆地内循环 D.海陆间循环
27.在淮河流域建设水库的根本目的是( )
A.改变淮河流域气候 B.合理开发使用地下水
C.调节流量时间分布 D.实施北水南调工程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民居,可以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的某方面特点。据此回答28-29题。
28.我国北方住宅有院落,且围墙很高的原因是
A.平原广大 B.太阳辐射弱 C.降水少 D.冬季风力强
.我国少数民族苗族的典型民居吊脚楼反映了当地的
A.气候环境B.地形条件C.水文环境D.土壤特征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作为自然分界线是明确的,无过渡性??B.
C.北的地区降水都在mm以下?D.秦岭―淮河与行政区边界重合.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
A.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 B.鼠害猖獗
C.草场的季节变化 D.草场载畜量将可继续增加 ①增加北京市的水果产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