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卷]安徽省马鞍山二中2013-2014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2013-2014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理试题
单项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答案填入答题卡)
1.有关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B.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
C.每一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 D.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
2.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田为主 B.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等
C.一年两熟至三熟 D.西部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
3.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C.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4.寻求两点之间最短、最快或景点最多的路径可借助于
A.遥感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球卫星系统
5.下列不属于“数字中国”服务领域的工作是
A.了解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状况 B.设计时装 C.通缉罪犯 D.了解股市行情
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6~7题:
6.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7.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
A.地表反射率下降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发展,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据此完成8~9题。
8.可能发生荒漠化的地区有
①干旱地区 ②半干旱地区 ③半湿润地区 ④热带地区 ⑤两极地区
⑥草原牧区 ⑦高山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⑥⑦ C.①③⑤⑦ D.①②③
9.与荒漠化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
①植被破坏 ②气候变异 ③海面上升 ④酸雨危害 ⑤风沙侵蚀
⑥水土流失 ⑦过度开发 ⑧太阳活动 ⑨ 工矿开发
A.①②⑤⑥⑦⑨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⑦ D.①④⑤⑥⑦⑧
10. 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①纳木错 ②滩涂 ③黄河 ④渤海 ⑤水稻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1. 热带雨林是
①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②“地球之肺” ③“地球之肾” ④最古老的生物群落 ⑤仅属于当地国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12.亚马孙地区雨林被破坏的根源是
A.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 B.发达国家的过度需求和跨国投资手段
C.巴西政府移民亚马孙平原 D.巴西政府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
13.关于山西省煤炭基地建设,叙述正确的有
①把山西省建成能源基地的优越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适中
②有利因素之一是交通发达,水资源丰富
③修建铁路大秦线,目的是为了增加煤的外运量
④扩大煤田面积,提高煤炭的开采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14. 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由北向南依次是
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
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
15.制约图示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A.水土流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