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卷]安徽省安庆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安徽省安庆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
一、选择题部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
A.金星 B.月球 C.太阳 D.火星
2.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①自西向东 ②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转 ③从南极上空看逆时针转 ④从北极上空看顺时针转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3.下面城市与其所在时区吻合的是( )
A 北京(116°E)——东九区 B 伦敦(0°)——东二区
C 上海(121°E)——东八区 D 洛杉矶(119°W)——西九区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直接影响是( )
①产生潮汐现象 ② 干扰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 ③ 火山和地震 ④ 产生“磁暴”现象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读图 “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完成5~6题。
5.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波传播到距地表2900km左右深度时完全消失
B.P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
C.P波和S波传播速度在距地表17km深度时同时减慢
D.P波传播速度较S波快
6.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厚度最大圈层是地幔,厚度最小圈层是地壳
B.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
C.地幔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硅
读图为地壳物质处于不断循环运动过程图,回答7~8题。
7.箭头代表的含义A.冷却凝固 B.外力作用
C变质作用D.高温熔化作用可能找到化石的A.变质岩B.岩浆岩C.岩浆D.沉积岩
9.甲地比a处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C.a处大气的反射作用比近地面强
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
10.乙地气温比甲地低的主要原因( )
①到达乙地的太阳辐射少 ②乙地的地面辐射弱
③乙地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 ④乙地大气的逆辐射弱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下图为北半球三圈环和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字母是( )
A.字母A B.字母C
C.字母E D.字母G
12.图中D所示风带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某地理学习小组为了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成因,做了各种模拟演示。读右侧某理想区域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
.在模拟演示中,若黄赤交角为0°,甲地气候类型将不存在,
那么甲地实际所在的半球及其气候类型分别是( )
A.北半球 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 温带海洋性气候
C.南半球 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 温带海洋性气候
.研究表明,甲乙两地虽然位于同一纬度,但气候特征差异很大,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性质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
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主要有石油、煤炭等燃烧时大量释放温室气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件事说明了区域的发展明显受( )
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 B.区域结构的影响
C.区域竞争的影响 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
18.田纳西河为了有效控制洪水灾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建设巨大航运网 B.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C.发展林业,改善气候 D.兴建众多大坝,疏通河道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19~21题。
19.“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20.“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21.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