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真菌药物的选择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以下患者更适合使用棘白菌素:a、中重度患者,b、近期接受过氮唑类药物治疗或预防性用药的患者(AIII)。 分离出对氟康唑敏感的菌株,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从棘白菌素转换为氟康唑治疗。 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侵袭性念珠菌病治疗指南 轻症患者及近期未使用过氮唑类药物的患者建议使用氟康唑(AIII)。 确诊或可疑光滑念珠菌感染时,建议使用棘白菌素作为初始治疗(BIII)。没有明确分离菌株的敏感性之前建议不要换用氟康唑或伏立康唑(BIII)。氟康唑或伏立康唑初始治疗的患者若临床有改善,随后的培养也都阴性,可以继续使用氮唑类药物至治疗结束(BIII)。 若念珠菌菌种尚未明确,既可以用氟康唑(负荷剂量800mg,400mg qd),也可以用棘白菌素(卡泊芬净负荷剂量70mg,然后50mg qd;米卡芬净100 mg qd;阿尼芬净负荷剂量200mg,然后100mg qd)作为多数成年患者的初始治疗(AI)。 腹腔热灌注化疗在腹膜假性黏液腺瘤治疗中应用肝功能异常时肠外营养中氨基酸的应用钢球磨煤机顶轴润滑油站系统讲解剖析高密隆运服务顾问和客服思想意识和基础汽车知识话术讲解流程培训高新技术企业与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讲解苏州工业园区地方税务局 抗真菌药物的选择 杨斌 蚌埠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理想抗真菌药物 抗菌谱足够覆盖可能的病原体 临床疗效确切 安全性良好 无显著的药物相互作用 给药方便 治疗费用低 抗真菌药物的研发速度 1950 1960 1980 2000 AmBisome fluconazole Amphocil Abelcet itraconazole ketoconazole miconazole 5-flucytosine terbinafine Amphotericin B Nystatin Griseofulvin isavuconazole caspofungin anidulafungin micafungin voriconazole posaconazole 作用机制 真菌细胞膜 磷脂双分子层 麦角甾醇 ?-(1,6)-葡聚糖 甘露糖蛋白 ?-(1,3)-葡聚糖 ?-(1,3)-葡聚糖合成酶 GS 棘白菌素 – 抑制葡聚糖合成酶, 破坏细胞壁 氮唑类 –抑制负责麦角固醇合成的CYP-450酶,破坏细胞膜: 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 真菌细胞壁 两性霉素B 与细胞膜上的麦角醇结合, 破坏细胞膜通透性 5FC 阻止DNA和蛋白质的合成 多烯类 两性霉素B及含脂制剂 制霉菌素脂质体(Liposomal nystatin) 吡咯类(azole)(三唑类, triazole) 氟康唑 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泊沙康唑(Posaconazole) 棘白菌素类(Echinocandins) 卡泊芬净 米卡芬净(Micafungin,) 阿尼芬净(Anidulafungin) 氟胞嘧啶 常用抗真菌药物 多烯类 多烯类通过与真菌细胞壁膜上麦角固醇结合,形成细胞瘤破坏真菌细胞壁的渗透性,使得胞内钾离子和其他分子外流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血清药物峰浓度与最低抑菌浓度(MIC) 之比是预测疗效的最佳药理学指标 。 多烯类-制霉菌素 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对新型隐球菌、念珠菌属、曲霉等均有良好作用; 口服几乎全部自粪便排出对深部真菌感染无治疗作用; 临床上仅限于局部治疗口咽部、胃肠道及阴道真菌感染 。 多烯类-制霉菌素脂质体 非线性药动学,药物终末半衰期随给药剂量增加相应延长,给药剂量范围在0.25~0.75mg/kg时,AUC呈线性增长;剂量增加至0.75~10mg/kg,AUC不再改变,代谢达饱和状态。 主要经肾脏排泄 。 多烯类-两性霉素 几乎对所有的真菌都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 迄今仍是许多危重深部真菌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 。 静脉途径或吸入给药 。 仍用于治疗接合菌感染,隐球菌性脑膜炎,地方性真菌病等,以及吸入治疗防治肺移植后曲霉感染。 两性霉素B脂质体 在美国及欧洲批准的三种剂型: L-AMB(微脂体型 ) 、 ABLC(脂质体复合物 )、 ABCD(胶质分散体 ); 同等疗效下,使用剂量较其普通剂型大; 脂质体较普通剂型肾毒性小; 不良反应:胸部不适、季肋部疼痛及气促; 剂量:3~5mg/kg/d,但一项关于L-AMB前瞻性、随机性临床试验证实3mg/kg/d与10mg/kg/d的疗效相同,故目前推荐使用剂量3mg/kg/d。 三唑类-氟康唑 抗真菌谱不广:白念珠菌、隐球菌。 药动学特点多:口服吸收快而完全、浓度与与剂量基本平行,进食影响小;分
显示全部